导语:
童心与成熟,适应社会与回归本心,这本就不是互相矛盾的事情。抛开“规矩”与“套路”,在兴趣的角落,在生活的领地,与时刻讨好相比,我愿意更多些回归真实的自己。
01
“人们总是不停犯错,但他们双手依然寻找光明”,节日期间,重温了宫崎骏老师的《千与千寻》。
不同的年龄段去看,总会有不同的感受。
还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初中的阶段。那个时候影片刚上映没几年,看的时候总是被其中各种神奇的妖怪故事所吸引。
后来再看就到了大学的阶段,这时反倒是画面的布局、色彩,配乐衔接,美工功底更吸引了我的注意。
而到了现在再看的时候,却只剩下感动与感慨了。
也许是渐渐长大,有了更多阅历的缘故,也便不再仅看表面的热闹与功底,而是更为感受故事的内核与讲故事人的表达了吧。
在跨年这样的时刻,今天写文我也不可免俗地,想回顾回顾自己的2017,再展望一下接下来的2018。除了赶节气儿,也算是及时回头望望吧,免得接下来走得迷茫。
02
要说2017最大的经历与收获,那肯定是结婚这件事了。不过因为不习惯多聊自己的生活,于这部分那我就幸福微笑一笔带过。
公众号与节目播出是我与听友接触的平台,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一个兴趣爱好。
要说这方面的大事件,大概就是”从借由他人之笔表达自己看待世界的观点,到将自己的部分想法诉诸笔端”的改变了吧。
不好说是不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因为有时也会显得略微匆忙,不知道要分享哪些感受。毕竟我其实是一个不太爱谈及自己生活的人,把这部分略过的去写文,确实也有一些难度。
但,总体而言,也算是个大的改变与突破了。
03
我家先生总说我写的文估计会让部分人不太爱看。因为大家都写热闹,写流行,写话题,写森系的时候,我总写反思;很多人用词藻行文流水陶醉他人的时候,我又写一些呼吁和大道理——这可不合“市场胃口”。
我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这理儿。
后台也确实总是有人走,有人来。也许有人终能读懂我似乎“假大空”背后的真切感悟与人生体察吧。
而我妈对此的评价则是,你的文得有点阅历的人去读才可能有感觉。太多人现在做不到静下心来,逐字逐句琢磨你说的话的。更何况有些你平时会跟我们说的,你又不会全写文章里,也不适合。那这样下来,能有点读者不错了,总要啥自行车(这个梗可能年轻一点的人都读不懂,-_-||)!
我想了想,嗯,我妈说的也对。
可能就像他俩说的,我写的文字是属于“读得懂的人会心生感慨,读不懂或者没耐心去读的人大概也就厌了的类型”吧。
也是不好拿捏呢。
04
写文这事儿,也是个做出选择的事。是个“是选择讨好他人胃口,还是要等待志同道合、高山流水”的选择问题。
当然,也有大把的大神能驾轻熟路地二者兼之,我却还远远达不到这等水准,也便只能思考起这个问题。
我想,答案大概与性格和做每件事的初衷有关吧。
在做公众号这件事上,我一直是抱持着“分享”“共同成长”的初衷,也便不想做那“违心苛责自己要去讨好他人”的举动了。
于是乎,该怎么写也就还是顺应着自己心意怎么写文了。
这事儿,有点像像自己最近推出的儿童节目。初衷嘛,本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一份未来礼物,如果能让更多的小朋友开心那也更加值了。
可是在儿童节目推出后,我就少了不少的读者。不过,因为初衷很清楚,所以我还是会坚持下去的!毕竟,我很清楚我为什么而做。
我觉得无论是写文的内容选择,还是推出了儿童节目,归根结底,做事的初衷都来源于一份我想要分享的心情。
既然是分享,若是言不由衷,那岂不是最大的悲哀。
有时,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多坚持一些自己的本心,也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呢!
05
其实,回望这一两年的时光,就公众号而言,我特别高兴能在“收获了一个有所坚持的自己”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听友们。
这确实也是我的幸运 ——
有人看到了自己的费心、用心,不管是几个人,都是对自己很大的安慰。
我想,2018年,我的文字大概依旧会是这样的吧 —— 会在温温暖暖的基调下,心向阳光,并分享更多曾帮助自己走出谷底、走过人生黑暗的方法。
有的人是一种乐于分享的性格,所以他们会很乐于将生活的点滴能与他人同悲共喜;
但之于我,分享心情这件事,大概算是一种突破吧。
我想这也与我的人生经历有关:
一路无人鼓掌、无人支援,也就这么披荆斩棘的走过,走到今天。
所以其实我不太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东西,也不太喜欢消遣式的热闹,点评师般的辩驳。
我想,内心的自己,是一个更加吝啬言语、多听少说、不习惯做评价的人吧。
因为总觉得,谁的故事他人又能彻底读懂、彻底知道呢。
但,既然开始执起笔了,那么便算是自己的突破。
既然是突破,那也就该做到突破的样子。
所以便也在诸多自己觉得不方便说、不能说、不适合说之中,挑挑拣拣一些出来,整理汇总。从感慨感受、到生活态度,希望能用这样间接的方式,与能感受到的人一起成长。
这种间接的方式,可能也是一些人觉得我写的“空”,有些人却会在后台留言鼓励,引为知己的缘故。
终归,不同阶段的人读,不同需求的人读,读的也是不同的味道吧。
这样思索着,也便更坚定了写“自己想写的、能写的东西”的觉悟。
套用那句歌词来讲,“有些文字大概也仅能写给懂得的人听”。
我想,这样选择的自己,是注定与网络的热闹大号无缘了。
06
2018年,想活得更加讨好自己。
人生不易,又何必非要在时时刻刻、边边角角都委曲求全呢。
那样的自己,又如何会真的自由与快乐呢。
工作的时候,社交的场合,我们自然需要遵循着社群既定而成的“规矩”与“套路”,这是一个合格成年人基本的职业道德。
但,跳过那些,在兴趣的角落,在生活的领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会更加希望能一点点多活出一些自己的味道。
也许不讨喜,也许偏安静,也许有着自己的坚持与自己的原则,但那就像是一个孩子最初的梦。
那份最初的执拗,总是那样的吸引人,那样的引人入胜。
大概就像走过的路多了,也便更清楚每条路的意义。
我们总会在某个时刻,在走过了一些路,看过了一些风景后,于风尘仆仆间,重新审视人生。
然后,我们与满心忐忑地讨好他人相比,会更愿意踏实地讨好自己,明确自己的初衷与目的,然后等待志同道合的欢喜。
《千与千寻》的歌曲里曾唱到“人们总是不停犯错,他们只知道蓝天是蓝的。虽然前路渺茫,但他们双手依然寻找光明。”这大概就很像千寻的父母的庸碌与千寻的坚持,也像无数的成年人身上矛盾的影子。
童心与成熟,适应社会与回归内心,这本就不是互相矛盾的事情。
07
2017,无论不舍还是无感,总归还是彻底的掀了过去。
在过去的一年,收获了更多的成长,也期待新生活下的自己。
也许,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可能曾因恐惧,错过了很多;也可能因为害怕失去,反倒与一些机遇甚至重要的事物失之交臂。
但,除却这些失去的,
在时光的历练中,我们也一点点更懂得了自己,更读懂了生活。我们如鹰般孤独的心,在踽踽独行的岁月里,一点点愈加坚强。
2018,新的时刻,无论过去的自己曾怎样的软弱与迷茫,我们都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也相信,只要自己想,我们终能——
轻声哼唱着,满载阳光;在新的曙光里,走好自己新的旅程。
2018,让我们分享温暖,一起收获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