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第2天
平凡与卓越的差异
一天的时间,听完了今年远程研修推荐的5节数学课。其中两节是课程学习中的内容,一节是来自青岛的纪子成老师的《百分数》,一节是来自泰安的刘万元老师的《分数乘分数》,另外三节属于观评课里分配给我的学习内容。
上午听完纪老师和刘老师的课,不由感叹,全国赛课一等奖的课就是不一样,两节课都带给我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从最初的导入,到探究犹如师生共同爬坡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跃进,不断的提升,作为听课者的老师也在随着教师的授课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学有所获。除了连连感叹两位教师的设计之妙,还不由羡慕这两位老师有如此深厚的教学功底,看似平常却异常精彩!
下午开始听观评课的三节课,一直听到晚上近10点。第一节课,听到一半就放弃了。一是因为教师的语言缺乏激情,二是整堂课给人一种寡淡无味的感觉。对于一个刚刚品尝完饕餮盛宴的人来说,突然跌入一个淡然无味的世界,自然是有些不适应。因此,就拖拖拉拉的听,好不容易听完了三节课。
回味这5节课,我感到了平凡与卓越之间的巨大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在哪里呢?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基本功。
不论是刘万元老师的课,还是纪子成老师的课,他们都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现场生成问题的解决,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语及时、贴切,能让学生瞬间感受到鼓励的力量。特别是刘万元老师,一手优美的粉笔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配上合适的动作手势与充满睿智的目光,让身为听者的我不由沉浸在一堂攀登知识高峰的场域里,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魅力。
而纵观这三节课,三位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都有待提升,他们的板书过于随意。第二位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过于严厉,缺乏亲切,几乎没有丝毫和蔼的感觉,身为听者,都能感受到其课堂氛围的压抑,也难怪学生读起题目来,充满了一丝拖拖拉拉的感觉。
其实,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候不也是这样吗?板书过于随意,口语化教学严重,有时候表述不够简洁,甚至不备课,带着一本书就进教室,只是单纯的知识的搬运工,缺乏对课堂、对学生的敬畏。
我想,这也就是自己一直平庸的原因吧!卓越教师之所以卓越,是因为他们在时光的暗影里默默的打磨着自己,终究绽放出了自己的光芒。
二、课堂思维的含量。
上午两位名师的课,都能感受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识不断的拔节生长,思维不断的随着老师的引领前进、攀岩、提升、发展。而后三节课却缺少这种让人赞叹的感觉,学生只是单纯的掌握知识,掌握做题的步骤,却缺乏对知识来源的深度思索。
回想我的课堂,几乎从来没有那种与学生共同遨游知识的海洋,师生得到思维升华的感觉。如果说,把我们的教学也分为三层境界,那么,我们的课堂,只能是处于第一层,为了做题而教课,我们是数学知识与方法技能的搬运工,而不是它的发现者与探索者。而刘纪两位老师,则已到达教学的第三重境界,虽然也是在教授知识,讲授方法,但是他们一路与学生携手同行,做的是点拨者、引导者的角色,他们用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学生在知识的山峰上前进、前进,找到方法,破除障碍,甚至融会贯通,直至这堂课知识的顶峰。何其妙哉!
三、教师的教学态度。
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去青岛,正好听了纪子成老师的一个报告,报告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纪子成老师身上的那种淳朴、淡然,他的刻苦与勤奋,还是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他自认为不聪明,所以他肯学,肯钻研,听话,照做,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农村小学的讲台走到了城区学校,走向了全国的赛课舞台,拿到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对课堂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对学生的用心,对教学的用心,成就了纪子成老师。
观评课中的三位老师,他们一定也是当地的优秀教师,才有资格让自己的课呈现在全省远程研修的舞台上,可是,他们身上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敬畏度还缺乏一个高度,我想,这与教师的功底以及对教育、对课堂的认识与态度或许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没有对知识的敬畏心,所以才把板书写的那么随意,所以在面对学生的回答的时候,才没有那么贴切用心的评价语......
平凡与卓越的差距,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但是,通过这次观评课学习,却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有人说,种下一棵树的时间,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希望现在还不晚,希望现在的我向卓越教师学习,修正自身的不足,正确从教学的第一重境界攀登到教育的“三重天地”。
盼望着,有一天,我们能从平凡走向卓越,成为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