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的鼻子啊?”我指着书中长长的鼻子问女儿。
“大象的鼻子!妈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啊?”
“……嗯,这个还是问爸爸吧。”
“陆地生物四肢的粗度和身体重量的比例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也就是说,动物的身体大一些,四肢就会粗大更多,所以大象这种体格的动物就没办法利用四肢去拿东西,必须进化出另一种工具来干各种事情,也就是这个长长的鼻子。明白了吗?”老公在一旁听到了,从容不迫地为我解了围。
“大象的鼻子有什么用啊?”我继续问道。
“可以喝水!”女儿兴奋地答道。
“对,可以喝水……”还没等我说完,老公便在一边解释道,“大象的鼻子是用来吸水的哦,吸上来的水可以存在鼻子里,渴的时候再从鼻子里喷到嘴里,和我们一样是用嘴喝水的。当然,喷出来的水也可以洗澡。”
这就是我给女儿讲《动物的鼻子》时的一幕,到底是该怪老公让我尴尬癌频发呢,还是该感谢他将我从谈话终结者的角色中拯救出来呢?怪就怪我轻视了对手,整本书连翻都不肯翻就急着带回家给女儿讲——“一本介绍鼻子的书有什么可讲的?照着念就行了。”如果让他们父女俩知道我这个轻狂的念头,当下的场景势必会被他们笑掉大牙。
《动物的鼻子》一共31页,并不算厚,介绍了包括大象、海豚、河马等11种动物的鼻子。每个动物从一张特写的鼻子照片开始,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入动物的全貌和鼻子的特点。你可能要问,鼻子不就是呼吸和闻气味吗,有什么可介绍的?那你知道短尾信天翁的鼻子长在哪儿吗?知道宽吻海豚有几个鼻孔吗?你或许又会说这些动物实在太小众了,不知道也没什么奇怪的。不如让我们暂时从科普跳到文学,聊聊你所擅长的领域吧。我想你一定还记得中学语文课背过的经典课文:“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其实我们刚才提到的短尾信天翁,别名正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
说到海燕,在你的印象中一定是这个样子的
而你大概不知道,在陆地上休憩时,它们是这个样子的
说回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短尾信天翁的鼻孔其实是长在喙的两侧。也就是说,它的鼻子竟然长在嘴上!慢着,既然短尾信天翁与鸭子长得如此相似,那么能不能由此推断出鸭子的鼻子也长在嘴上呢?度娘偷偷告诉我,确实如此。
所以千万别被书中那些生僻的动物名字吓丢了兴趣,只要顺着书中的内容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总能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在《动物的鼻子》中,还介绍了一种名叫山魈的动物。光看文字,大概很多人连它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但其实这本书的封面就是一只山魈(xiāo)的照片。
估计这回很多人都能看出来,山魈不过就是一只红脸猴子。没错,山魈属猴科,可以算是面部特征最为明显的猴子了。也正是由于它们脸部的特殊图案形似鬼怪,因此别名也叫鬼狒狒。那么问题来了,猴子和狒狒到底有什么区别,和猩猩又是什么关系呢?可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如果连这几种动物都分不清楚,恐怕给孩子读经典绘本都会成为一种障碍。如果不看文字,你能说出安东尼·布朗在《动物园》中描绘的这两种动物分别是什么吗?
安东尼对灵长目动物的情有独钟绝不仅仅体现在一部作品中,除了著名的威利系列之外,各种游戏书和低幼启蒙绘本中,都会出现大猩猩的元素。
当你知道了狒狒和山魈同属猴科,而大猩猩和黑猩猩同属人科的时候,再读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是不是会更加通透、更有共鸣一些?而当孩子再为《动物园》绘本中的狒狒和红毛猩猩困扰时,你一定会掩饰不住内心的冲动,得意地指着画面提醒孩子:“看,只有猴子才有长长的尾巴,猩猩和人一样,是不长尾巴的哦。”
书的末尾特别对动物鼻子的功能和特点做了进一步介绍,可以作为大孩子的延伸阅读材料。细心的孩子一定会注意到,书页的边缘同样隐藏着秘密。这些都是哪些动物的皮毛呢?画面中的内容又会在接下来的哪本书中展现呢?
是的,《动物的鼻子》只是"动物的身体"这一系列丛书中的其中一本,全书一共6册,还包括《动物的眼睛》、《动物的嘴巴》、《动物的耳朵》、《动物的肢体》和《动物的尾巴》另外5本。整套书由日本的增井光子主编,日本自然编辑部编写。身为兽医博士的增井光子不仅曾兼任横滨欧亚动物园园长和县立公园园长,也曾撰写并主编过多部儿童科普读物。有这样的权威人士把关,应该是令我们这样的科普小白最为欣慰的一件事了。
"动物的身体"这套科普读物难度适中,非常适合3-8岁的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同时也特别适合亲子阅读,因为我从这本书中吸收到的知识,一点也不比女儿少。当然,看完这本书还不算完,为了侧面了解一下友邻的科学素养,我怀着难以遏制的虚荣心,将开头的几个问题抛到闺蜜群里。
令人开心的是,她们果然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