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斜风细雨
【释义】斜风:细细微微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出处】唐·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李氏发觉自己又怀了身孕,她对丈夫张朝游说:怀孕前,我曾梦见有一棵枫树长在了自己的肚子上,看来咱这个孩子不是一般来头。
已有了松龄和鹤龄两个儿子,妻子怀着的已是第三胎了。张朝游听完妻子说梦,笑笑,并没显出特别的高兴,只顺口说道:“要还是儿子,就叫龟龄好了。”
小龟龄顺利来到世间,然后其过人天赋就渐渐显山露水了:
3岁,已能认字读书。
6岁,下笔成文。
8岁,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有学士拿一文集让他读,能过目成诵。玄宗闻后,亲自出题考之,竟对答如流,玄宗即让其入翰林院,享受特别优待。
16岁(747年),因长于道术,受太子李亨赏识,成为太学生。
年至弱冠,太学结业,李亨为张龟龄赐名张志和,字子同。张志和当年又参加明经科考试,登第,自此走上仕途。
先是在宫中任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事,一年后回湖州老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随太子李亨转战灵武一带,任朔方招讨使,李亨即位后,张志和因献策有功,就又被提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757年,回到京城长安,受封金光禄大夫,享受正三品待遇。然因向肃宗直言进谏,结果触犯龙颜,不久,就被降官为南浦(今重庆万州区)尉。
张志和顿感宦海沉浮,风波不定,唯上是从,身不由己。
祸不单行,在这样的节骨眼上,父母和妻子又先后故去。
张志和的心彻底冷下来了。此时,官场和家对于他来说,已没有多大意义。
他辞了官,也离了家,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
唐肃宗念及旧情,赐给他一奴一婢。张志和为奴取名“渔童”,为婢取名“樵青”。
在渔童和樵青的陪伴下,张志和隐居于太湖流域的山水间,或烟波垂钓,或呼啸山林,或吟诗作画,或访友问道,渔樵为乐,自有那种游离于世俗生活之外的逍遥。
有时,他会陶醉于西塞山前的美景,会在青山绿水间流连忘返;。
有时,他会乘着一叶扁舟,在江面上乘流纵桨,任意东西。
有时,他会与江畔的渔夫共饮,醉了,干脆就在船上睡一宿。
有时,他会在霅溪湾里看渔翁垂钓,体会那种粗衣破衫“不叹穷”的情怀。
有时,他还会和诗僧皎然一起举杯同醉,吟风弄月。
有时,他会深居山中写书,先写《玄真子》,再写《太易》。
这样的时光,就像不息的江水一样,流逝得很快,不知不觉十多年就过去了。这一年,颜真颜来到了湖州刺史的任上。
都有文艺范儿,都互相欣赏,所以张志和顺理成章地成了书法家颜真颜幕中的座上客。
张志和对颜真卿说:我现有的这条小船已经很破了,说不定哪天就沉了,你能不能帮我弄条新的?
颜真卿不假思索地说:没问题,包在颜某身上!
几日后,一条崭新的小船果然摆在了张志和面前。在颜真卿特意操持的赠船仪式上,僧皎然还兴高采烈地写了一首诗:《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诗中说张志和“得道身不系,无机舟亦闲。从水远逝兮任风还,朝五湖兮夕三山。”
张志和驾着新的舴艋舟,江上任逍遥,自是不在话下。
又一日,颜真颜对张志和说:你的画作也是一绝,是否也能为我画一幅?
张志和同样爽快地答应。
张志和开始画画了,只是,他作画的动静有点大——
酒至半酣之后,只见他醉醺醺地站起身,先在画案上摆好绢布,然后让乐工奏起《破阵》曲,鼓乐声中,张志和右手拿笔,背对画案,脚踏着乐曲的节拍,先闭双眼沉思一会,忽然睁开眼,猛一转身,凝神蘸墨,下笔如风,纵横挥洒。须臾之间,一幅形神毕备的《洞庭三山图》就大功告成。
众人皆叹为观止。在场的皎然自然又是忍不住赋诗一首,诗曰:“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墨称丽绝。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乐纵酒酣狂更好,攒峰若雨纵横扫。”
颜真卿的幕中是文人雅集之处,酒会也是诗会,是才艺展示大会。
又一个诗会上,在场的颜真卿、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张志和,每人都作了五首《渔歌》。
张志和写的第一首《渔歌》,就是我们熟知的那首《渔歌子》(宋时,渔歌子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中,张志和沉醉于山光水色,他真的不想回到官场,回到世俗生活中去了。
那日,那又喝醉了,不慎跌入湖水中,再也没有上来。
有人说,玄真子张志和不是溺亡的,他是铺席于水面上饮酒,有云中鹤下来驮他飞走的,他是得道成了仙。
总之,张志和实现了“不须归”的诺言,最后“烟波终身”。他是真正的隐士,是名不虚传的“烟波钓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