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各种移动互联网视频直播百花齐放,无数秀场型直播与垂直细分的直播产生,争相进入用户的眼中,企图在直播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2016年8月,借着直播的风口,「荔枝FM」大放异彩,开创式的推出了语音直播,一时间,语音直播掀起热潮,目前,各大移动电台应用也纷纷效仿加入了语音直播模块,但「荔枝FM」的先发优势已基本确立,直播模块用户活跃度远大于其他移动电台。本文将尝试分析荔枝FM这款产品,并推测其未来的发展和迭代方向。
「荔枝FM」产品简介:
「荔枝FM」一直是一款有情调的移动电台产品。2013年底,「荔枝FM」上线,在扁平化设计盛行的年代,「荔枝FM」却特立独行地选择了欧美复古风的拟物风格,主播放界面是一个有格调的收音机。从上线开始,「荔枝FM」一直立志于优化播客的录音体验,降低播客的播音门槛,实现“人人都是主播”是「荔枝FM」的理想。2016年,在其他移动电台开始布局智能家居、车联网与终端硬件的多种音频场景时,「荔枝FM」通过语音直播,以差异化竞争的形式切入战场,迅速占领了音频直播的市场。
「荔枝FM」主要通过版权购买、品牌合作、引入专业的播客和明星来制作PGC内容,引导用户成为独立播客来进行UGC内容的原创。2017年,「荔枝FM」CEO赖奕龙表示:将全力构建立体的语音直播商业模式,形成播客平台多元化营利模式,公司原先坚持的平台战略升级为声音生态战略,将荔枝FM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音频社交平台。这意味着「荔枝FM」未来将加引入更多的社交元素,与此同时,「荔枝FM」加入狼人杀、声鉴卡等游戏模块,似乎未来将形成了游戏、直播、移动电台的三大内容模块。
「荔枝FM」需求分析:
「荔枝FM」的用户群体主要分为播客和听众。由于大部分的音频内容,需要用户持续集中注意力倾听,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荔枝FM」听众的使用场景多为用户独处的时间。具体细分如下:
根据talkingdata的数据显示,2017年4月份,「荔枝FM」女性用户超过7成,而19-35岁的用户占比达79.7%。这与其他移动网络电台男性占多的情况截然不同。
根据对「荔枝FM」分类模块的粗略统计,「荔枝FM」的情感、音乐、文化分类最为火爆,属于第一梯队内容,其中情感类节目独占榜首,远远领先音乐与文化类内容。亲子与二次元内容则属于第二梯队内容。主要原因是「荔枝FM」从上线之初开始就很关注播客的录音体验,产品的发展方向以UGC内容为主,并没有大量引进PGC内容,而大多数的非专业播客则没有输出知识性内容的能力,这导致「荔枝FM」上的内容向情感、音乐等内容方向倾斜。久而久之,此类感性节目也吸引了大量女性用户留下,两者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而年龄最多的用户则集中在26-35岁,此阶段用户应该以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单身女性和宝妈为主。在校大学生可能由于并不处于独居的状态,并不是「荔枝FM」的主要用户群,这点在校园内容不受欢迎也可以得到印证。
「荔枝FM」的产品形态与功能架构(Android版本v3.10.16):
「荔枝FM」的功能并不多,主要围绕着播客与听众两大群体展开。
「荔枝FM」的UGC内容较多,大多数模块都是为用户提供分发入口让用户可以进入,用户也可以通过「搜索」来寻找想要的节目内容。相比之下,「我的」模块下则内容繁杂。
「荔枝FM」的竞品简介:
由于移动电台的产品定位,「荔枝FM」的直接竞品则为「喜马拉雅FM」与「蜻蜓FM」。在「荔枝FM」推出语音直播功能后,「荔枝FM」的综合数据一度超过业内龙头老大「喜马拉雅FM」,但在竞品相继跟随推出语音直播功能后,「荔枝FM」的相关数据则大幅下跌。但「荔枝FM」的发展方向以UGC为主,并不参与几大移动电台对内容版权的争夺,其实也是在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
用户评价:
「荔枝FM」在Appstore的评分为4.5分,并没有收到用户的太多差评。可见「荔枝FM」广受其用户群的欢迎。
而最近60天的差评则主要分为4个方面,分布是闪退、网络、铃声和bug,占了203条差评的7.88%,5.91%,17.73%和10.34%。其中,铃声差评来源于微博宣传App可修改铃声但iphone用户却没有发现该功能。
通过筛选新浪微博、Appstore、百度贴吧等平台的差评,选出了4条有效差评。主要仍与Bug相关。
臆想「荔枝FM」的未来迭代方向:
直播形式的丰富:
目前「荔枝FM」的直播形式还较为单一,后续可能会不断丰富。
1、直播模块加入游戏。
「荔枝FM」加入狼人杀游戏内容似乎在宣告着要对游戏领域进行探索尝试。事实未必如此,「荔枝FM」不会抛弃坚守多年的风格演变成一个泛娱乐化平台。狼人杀的引入是其对音频直播内容的扩充和尝试。未来,狼人杀极可能嵌入直播模块中,成为主播与观众互动的一大神器。对于新人主播而言,可以通过游戏的模式快速吸引一大波听众。而与狼人杀类似的其他桌游:谁是卧底、你画我猜,这种互动性更强,开发难度又低的游戏,极有可能成为听众与主播互动的新工具。
2、引入投票、竞猜机制。
当直播间人数较多时,主播只能与少数听众进行互动,而投票功能的引入,则能让主播在同一时间与更多的听众进行互动。而竞猜功能不仅与投票功能有很大的相同点,但却可以成为变现的道具。
3、加入图片展示模块。
语音直播的优点是听众可以解放双眼参与直播的全过程。但相对而言,这也是语音直播的缺陷,语音直播使主播缺失了一个视觉展示维度。而图片展示模块的引入,则可以作为视觉维度的补充,同时也不影响"无颜有声”的主播进行直播。
4、加入电商模块。
2016年「荔枝FM」曾经接入了京东的电商入口,但新版本更新又删除了这个入口。可以说,「荔枝FM」是有接入电商模块的想法的。而5月底的美拍推出的“边看边买”功能与美拍M计划,无疑也是未来各直播平台效仿的模式。而将电商接入直播,则可以利用主播的IP属性创造更多的粉丝经济。
社交的可能:
在网易云音乐和王者荣耀成为陌生人社交应用之后,来看「荔枝FM」,已经完全具备了社交属性。「荔枝FM」早有的评论社区,并没有像网易云音乐那么火爆,主要原因应该还是用户量上的差距。而直播与游戏其实是社交的天然平台,因为直播与游戏可以让两个不同的人接触相同的事件,从而在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使陌生人之间的交流隔阂更少。直播间的简单交流,电台故事的相同感悟,狼人杀时的语音沟通,分分钟让用户摩擦出火花。游戏模块的引入,相信也是「荔枝FM」打造社交平台的战略措施。
1、将好友功能抽离出来设置一个模块。
目前的好友功能耦合在“我的”模块之中,聊天入口较深,功能也略显杂乱,并不适合用户之间用来沟通交流。
2、直播模块加入私聊入口。
当前的直播功能没有提供私聊入口,用户收发信息需要打断当下的直播操作。
附:体验中发现的可能优化内容
1、直播页中被@没有提示。
可以把@我的聊天气泡框背景色加深。
2、直播页@某人操作需要点开个人信息弹出再选择「@他」。
可修改为点击名字可以「@他」。(目前点击名字没有任何效果)
3、收到新消息时,媒体声音会被打断(魅蓝Note5)。
猜测收信息的铃声使用系统铃声,优先级较媒体铃声高,可修改为媒体铃声。
4、最小化App一段时间后,重新打开App时,会显示上次栏目内容,但马上刷新。
当打开App时,用户可能已经锁定了某个感兴趣的栏目,此时刷新打断了用户的操作。建议重新打开App时,不显示上次栏目内容,直接进行刷新(或载入启动页面)。
5、看直播3分钟后,直播模块自动刷新。
由于了解语音直播的内容过程是需要用户投入一定的时间倾听主播的说话的,同第4点类似,当用户浏览退出时,可能目光已经锁定了下一个目标,此时刷新打断了用户的操作。建议将刷新时间延长至5-10分钟。
6、频道模块-家族入口被播放器入口遮挡。
将频道页面改成滚动页面,也方便未来的其他内容频道扩展。(也可删减部分频道。)
7、直播退出时,要手动选择最小化还是退出。
每一次用户打开App第一次退出直播间时弹出下图提示框,若用户勾选则下次不再弹出弹层。
8、每次进入直播间时,会刷新前几分钟内的公屏信息。
这样的设定是为了给听众营造一个直播间活跃氛围,同时给用户提供一些参考信息,但如果退出直播间后再次进入,仍然重新显示之前的信息,用户很容易发现此目的,从而怀疑直播间是否真的活跃。建议记录下用户上一次退出的时间点,在此基础上使用此功能,只刷新用户退出后到再次进入直播间时的信息。
9、电台栏目页的播放窗口,点击后播放或者暂停。
大部分应用的播放窗口,点击后会显示进度条与播放暂停按钮,播放时并不会直接中断播放内容。因此,此设置其实违背了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直接的播放或暂停也容易由用户的误操作引起(不小心触碰屏幕、点击弹幕时意外点到等)。
10、用户通过第三方软件登录时,仍要求用户填写手机信息。
大部分用户使用第三方软件登录是为了方便快捷,而登录后再要求用户验证手机号略显鸡肋,用户在后续的操作中,并不依赖手机号的绑定与否。
解决方案:去除用户的手机注册流程,在后续的其他功能(上传录音,开启直播,提现等),再引导用户绑定手机号。
异想天开:
1、直播页加入进入其他直播间的切换按钮,可以随机进入其他直播间。
想法来源于传统电台的换台模式,随机分配直播间,可以解决部分非专业主播开播后直播间无人问津的问题,但如果多次进入内容低劣的直播间会让用户怀疑平台的内容质量。
2、语音识别。
目前,「荔枝FM」的多数栏目持续时间都在10分钟以上,并不适合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消费。选取较受欢迎的栏目,通过语音识别将音频内容转化为文稿,从而方便用户在碎片化时间阅读,弥补这方面的空缺。
目前多数厂商的语音识别率声称可达90%以上,虽然受到测试环境的影响,但由于部分主播的发音是足够标准的,语音识别率应该也可以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通过人工校验,即可产出内容文稿。
以上内容是一位-1岁产品经理的瞎比比,欢迎大家拍砖。未经本人同意,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