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伤心到极致时,真的会心脏疼,说不出来的难受。控制不住发抖,眼泪不停的往下掉。无声地在嘶吼,却发不出一点声音。不停捶自己胸口,想缓解都没用。”
能感受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活着的根本标准和重要标准之一。因为人有所感受便会通过情绪来表现自身的感受。
每个人都有情绪,可是大部分人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感受,并且总是将一些关于情绪感受的词语混淆,有这样一本书《情绪词典》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情绪词典》这本书的作者朱建军教授,从事心理咨询30余年,出版著作40余部。书中作者用中国人更理解的方式解读160多种人类的感受和情绪。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情绪的语言,准确捕捉内心的体会同时也更好地帮助到我们的人际交往。
一、感受不是被外界价值所定义的
在这个生活过快的时代里,我们自身的感受被忽略了,而把我们做的事情赋予上价值与意义,所以很多人会认为感受靠的是一些外在条件,以事情的顺利进展程度来定义我们的感受,结果好我们感受就好,结果不好我们就痛苦,我们的一切被外界所定义了,失去了本身客观的感受。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会遇见很多人,会去很多的地方,看见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烟火。当我们回忆的时候,眼前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小时候家门口的那条小河,小河旁边那棵粗壮的杨柳树,春天有柳絮飘过,夏天有蝉鸣......这些景象单纯的摆放在那里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让这些景物拥有的意义是你当时感受,因为有感受才会有回忆,在我们的心里又一次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感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面有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同时也有时间变迁后的伤感之情,还有着世事无常的感叹。因为处境复杂,所以人生才会有百感交集。
我们要多多了解心里情绪,了解自己的感受也是“心智化”的一部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当我们心智化水平不足时就会产生困扰,一切会被利益所以定义。
二、感受不止有愉悦的还有不愉悦的
感受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主观体验。人有喜怒哀乐这些都是通过感受,对情绪产生了影响所表现出来的,所以感受不止有愉悦的,还有不愉悦甚至让人感到痛苦不堪的。
作者把感受分为了七个层次:
1、原始感受(低等动物,认知和行为都极为简单)
2、基本情绪(不再是接收到刺激的同时,即刻做出简单的反应,而是先对感觉信息做整体分析,产生整体知觉,在此基础上做出一整套内部和外部的反应。)
3、情绪(强烈的、不强烈的、可察觉的、不可察觉的)
4、情感(精神上的存在物)
5、公情(从个人情感到集体情感的心理层面)
6、共情性情感(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关心别人的利害)
7、超越性情感(非功利性、超越利害关系)
人生如果是一场修行,那始终伴随你的感受应该是爱,爱是流动的、博大的、温暖的、也是柔软的。爱的味道可以是香甜的,同样也可以是苦涩的,在艰难处境中依然坚持去爱的人,苦中带甜。
三、真实的感受从来不是刻意的
人类对感受的表达应该像婴儿一样,而不是像很多成年人一样戴上伪善的面具,给人一种欺骗性。
例如“哀”是一种因丧失了有价值的事物而产生的情绪,哀的能量是凉性的,哀的时候人的嘴角下垂、眼角眉稍会暗淡无光,面色灰暗无光,有气无力的样子。
哀会令人难过,哀是人接受丧失的一个过程,就像花早晚有一天会凋谢,美女也会有一天老去,最终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人的心中都会产生不可消除的哀。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悌下。”见不到古人和来者是每个人活着的局限性,同时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哀情。
《情绪词典》一本很厚的书,一本让你不知道如何准确感受你混淆的情绪的词语,一一在这本书向你展示开来。
如果您希望更能准确的传递信息,接收到相应的感受,不妨看看这本书,会对我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