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洋洋的午后,我在肯德基的二楼一口气看完了东野圭吾先生的悬疑巨作《恶意》,看到最后一页之前,我早已在心底抽起凉气。静坐了五分钟,我看向窗外,眼前的阳光很明亮,隔着玻璃也能感受到暖暖的热度。
这世界真的如此刻看到的这般美好吗?会不会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蜷缩着靠黑暗谋生的恶魔,准备在黑夜伺机而动,撕裂这个世界所有的美好?
抛开对这个世界的恶意揣测,来讲讲这本书吧。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三个
加贺恭一郎:因不忍学生遭欺负,教给学生剑道,结果学生刺伤欺负他的人。辞职后担任了警视厅搜查一职。该案的主要嫌疑人是他任教期的前辈。
日高邦彦:该案中的受害者,著名小说家。
野野口修:曾经的语文老师,加贺的前辈,日高的好朋友,后来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故事的主线都在围绕一起离奇死亡案件,著名的日本小说家日高邦彦死在家中,期间只有他的妻子和他的昔日好友野野口修来过,但双方都有不在场证明。加贺任命调查此案时发现,野野口修竟然是以前任教时自己的前辈,于是半叙旧半回忆的侦破过程就此展开。
在小说的三分之一处时,加贺抽丝剥茧般找到了野野口修的种种漏洞,揭开了他的不在场谎言,原来野野口修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得知自己的发小好友已在文坛小有名望,就想将自己写的小说拿给他点评,但日高迟迟不给肯定回复,一来二去,野野口修与日高邦彦的前期日高出美心生情愫,又从日高前期口中得知,日高盗窃了自己的小说占为己有。
作品被占,相恋却不能相守,这些因素促使两人走上了谋杀日高的道路。然而这一切日高早已经知道,在院子里设下监控,将整个谋杀过程都记录下来,并以此为威胁,让野野口修继续为他写小说。默默为别人写了这么多年,可最后出美还是被日高迫害死去,就连即将离开日本了,日高还是不肯放过他,这一切促使性情温和的野野口修痛下下手。
真相已经大白,就在即将抓捕时野野口修病发,在医院抢救时才发现他早已患有癌症。
如果故事就此结束,也不失为一部出色的悬疑短篇。但东野圭吾却用曲折又细腻的笔风将这个故事延续下去,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被挖出,深埋在真挚外面下的险恶被一丝一丝抽出。原来恨一个人,竟然可以不惜赌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毁了他。
原来日高和野野口修从小就认识,野野口修中学时期跟混混走在一起,不仅欺负日高,还为混混凌辱女生拍照,这一切日高都看在眼里,不仅没有报复,反而都一一帮他隐瞒,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以德报怨吧。后来日高在文学上走得越来越好,在得知野野口修也想走文学创作这条路还主动为他推荐。眼见着自己怎么都不行,而自己的好友却如日中天,这滋生而出的嫉妒心,彻底吞噬了野野口修。
在知道自己已经换上癌症,在自己即将走向死亡的时候,深藏在他内心的魔鬼对他发出了最后的咆哮,他必须为自己做点什么,凭什么日高就能比自己好那么多!从开始的收集出美的旧物,到后面步步引导加贺发现自己的破绽,一步一步可谓藏得深险。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用最后一口气把自己的恩人兼好友的日高拖进地狱。
就像他在最后所说,“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
有一句鸡汤这么说: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他只会嫉妒那些比他好的乞丐。乞丐不去嫉妒百万富翁是因为在乞丐眼里,他们的起点不一样,嫉妒心只有在对比之后才显现出它的强大。如果乞丐和富翁原本就是一个地方走出来的,一样风雨中打拼数十年,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那么乞丐对富翁的仇视相比不亚于野野口修对日高的憎恨。
人的自卑感可以让一个人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而发奋图强。同时也可以让一个人良善尽失,心理扭曲而挺而走险。
在野野口修的眼中,连日高给予的帮助都是带着强烈羞辱感,那是一个强者对弱者的同情,既然真的同情,那就去死啊!只有日高死了,野野口修才能在这深深的挫败感中找到一丝慰藉。
连吸的每一口空气里都带着憎恨,多活的每一秒都是煎熬。被仇恨蒙蔽双眼,被嫉妒心侵蚀了良知,野野口修自身就是一个悲剧,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受害者。也许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命运踩在脚底下的人极端反应。
可是没经历过他的痛苦,我不能直接将其定义为社会的败类吧?毕竟即便在契约社会,我们也都是在为自己而活,或许对自己而言,他问心无愧了。但是对于社会伦理而言,他已经与魔鬼无异了。
窗外的阳光真的很温暖,虽然这阳光照不进阴暗的角落里,但希望阳光可以给蜷缩在暗角里的恶魔一些温暖,或许他就走出来了,而不是在深渊里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