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经典第四十天
继续修习论语第九讲课《四处攀附的中年》
孔子年35的时候,当时鲁国大乱,鲁昭公在和季平子、孟氏、叔孙氏,他们的战争当中失利,最后鲁昭公逃奔齐国,离开了鲁国,鲁国大乱。
此时的孔子还是混的不行,怎么办呢?此时鲁国已经内讧了,几个大夫已经干起架来了,怎么办呢?
孔子也跑到了齐国。
史记记载,孔子在35岁的时候,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30岁的时候,孔子还跟齐国的一把手纵论天下大事。
35岁了,离开鲁国,又跑到人家齐国一个大夫下面,去当人家的家臣。
老师讲,同学们想想,这对一个满怀抱负满腹经纶,总想着经天纬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人生理想的这么青年来说,又过去了5年,又沉寂了5年。
孔子从17岁我们现在数到了35岁,孔子就是这么落魄。
好不容易碰见了一个机会赶紧抓住,赶紧表现,表现完了之后发现还是不行,没效果。
老师讲,像我们很多同学一样,抓住一点机会,就以为这个机会就像我们小的时候。
老师讲他在农村的时候,抓那个知了猴一样,走在路边,夏天,看见一个小洞,就认为里面肯定有知了猴,所以要拿根棍往外扒拉扒拉,扒拉以后发现那个洞越扒拉越大,很深,手再往里一伸,一摸,有动静,就可以把知了猴弄出来。
我们认为路上所有的洞都是知了猴的洞,实际上99%的洞都不是知了猴的洞。
这就如同机会一样,我们认为好不容易抓住一个东西,我们认为这就是救命稻草,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我们押上全部身家,一下干下去。
最后呢,很失败,很落魄,落魄如丧家之犬,这就是大部分人,30岁、40岁之间干的事情。
感恩老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