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天:第二部分启发法与偏见
第10章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第11章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对肾癌发病率与翁中取球等样本的结果研究发现:相比于大样本来说,小样本中出现极端样本的可能性更大。这与系统1的特点有关,系统1非常擅长自动的在事物之间发现因果关系,即使是这种因果关系实际并不存在,因为系统1对这种纯统计性的问题是完全无能为力的。观察结果完全依赖于调查方法的某一方面最容易出现假象。很多的心理学家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因为选取了小样本而不能很好的验证可能是真实的假设,他们是直觉型的统计学家,并没有意识到小样本的错误风险。“对小样本的盲信”是因为系统1不善于质疑,不能很好的区分信息的可信度,也就不能抑制不明确的信息。系统1不由自主的将信息处理得尽可能的连贯,若不能立刻被否定,这种连贯的作用会立刻被扩散,系统2自身懒惰的特点,使大脑在保持质疑比不自觉的相信真的更为困难,所以我们对事物信任多于质疑。我们对于所见事物也常夸大其连贯性与相容性,与光环效应紧密联系,这其中,联想机制偏好因果关系的程度易得出直觉性的答案,相比于信息的可信度,我们更注重信息内容本身,我们在随便机事件中发现规律也是错误的。
在第11章,作者解释了何谓锚定效应,并说明了锚定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判断时明显容易受到没有任何价值的信息的影响,暗示就是一种锚定效应。暗示是一种启发效应,它会有选择地找出相应的证据。德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弗里茨对锚定效应中联想一致性作用的实证研究,说明不同的锚定值引起相应记忆选择性的激活,这也是系统1的一个特点。锚定值是任意的,也许和可能有信息价值的锚定一样有效。作者与阿莫斯对锚定效应进行研究时有不同的意见,其实也是锚定的两种形式:系统2的刻意调整(调整是系统2离开锚定值的具体调整,这种调整是一个审慎而有意识的行为,调整不足是系统2的一种失误)与系统1的自动启动模式。锚定效应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均常见,房屋买卖价格,商场的促销以及网上购物等等,都是有着锚定效应的。系统1自主的无意识的对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提取数据,锚定效应使信息的提取更容易回想起来,但系统2在对这些数据加工的时候对锚定效应的影响一无所知。思想与行为可以被完全不曾留意的刺激所影响,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主观感受与自主性,所以在我们自以为不受锚定效应影响时其实际已经是在它的影响之下的。对于锚定效应是如何对我们的思考产生影响的,我们并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如何去抵制锚定效应,这在商谈中很重要,理学家亚当和托马斯就提出激活系统2,集中注意力去抵抗锚定效应的策略。“为对方着想“的策略否定了能产生锚定效应的带有偏见的想法,也是可以用来抵抗锚定效应的。
这两章的阅读,小数定律与锚定效应是主要内容。小的样本往往容易产生不准确的结论,而我们妄图从某些随机现象或是事件找出规律也是错误的行为。锚定效应,对我来说,是个完全新的理论,也没有意料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是可以用锚定效应来解释的。当然,知道这个效应只是第一步,我们更应该了解为什么会产生锚定效应?它的机制如何?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适用还是抵制锚定效应?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
20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