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从小就有一个武侠梦。而很大程度上,金庸的小说大概就是众多武侠情结的具体呈现。我一直希望能够拥有一整套金庸的小说,经过这几年断断续续的购买,总算是基本收齐,也算是圆了自己少年时的梦。
大约在中学时我便陆续地读过金庸的一部分小说,到了大学又在学校图书馆里把金庸所有的小说都读了一遍,再后来在手机上读电子书再一次把金庸的几部我特别喜欢的小说重读一遍。对金庸的小说我也经历了几个过程。一开始,初中时刚接触他的小说,我几乎是读不下去,大段大段的诗词还有一本正经的历史背景介绍在我看来就是古板生硬。这个阶段,相比起来,我明显更加喜欢古龙小说中的快意恩仇。之后到了高中,我慢慢感受到了金庸小说故事的丰满和人物的多样性,对金庸的一部分小说开始不再排斥,但我仍然以为古龙的小说是要比金庸小说好得多,也更加打动人心。然后我上了大学,大概是年龄的增长吧,使我具备了以前所没有的对文字的初步鉴赏能力。我惊奇地发现金庸小说中半文半白的文字和故事的结合展现出来的魅力是如此巨大,以致让我在极短时间内把能找到的他所有小说都读了一遍。这个时候,古龙小说里面文字的粗糙感在我看来突然变得刺眼,故事也变成了千篇一律。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同意金庸小说比起古龙的小说地位更高,我也真正理解了那句听过很久的话:少不读古龙,老不读金庸。
金庸的大部分小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比如《侠客行》、《倚天屠龙记》,我曾经一读再读。但《鹿鼎记》不在其列。相反,《鹿鼎记》是我最不喜欢的金庸小说。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曾经几度读不下去,而中途放弃。即便是这次,我也几乎就要放弃读完它了,之所以能够读完这部小说,大概是出于读完它就意味着我可以正式对外宣称我读过金庸的全部小说的成就感,不然的话,我实在想不出当时读它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理由。
同样地,这次读它的过程也异常艰难。事实上,到最后我跳着读了后面的部分情节。艰难的并不在于这部小说情节冗长,足足分成了五本。而是因为里面很多情节都是我所不能苟同的。而且大多时候,夹叙夹议,也失却了小说的娱乐意义。小说中对神龙教主夫人洪荃的描写尤其地突兀,仅仅是因为被韦小宝睡了一夜,就从之前的敌视到有情有意,在我看来几乎就是没有任何的铺垫。相反,陈珂的情感线要冗长得多,而且铺垫也简直不要太繁复了。我只能猜想,金庸对这个人物大概是情有独钟。
相比金庸其他小说,《鹿鼎记》矫揉造作的痕迹过于明显。情节的发展在我看来也过于生硬。有人说,《鹿鼎记》是金庸关于自我的一次意淫。现在想想,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