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圣喵大师
01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一定以为我会这么写。
第一部分,我来个故事,有个很糟糕的人,死皮赖脸求我帮忙,我又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最后被人坑的半死。
第二部分,我再来个故事,有个半熟不熟的人,也来找我帮忙,我觉得很为难就拒绝了,结果对方立马就翻脸了,到处去散布我的流言。
接着,我充满情绪地开始进行道德批判,怒骂这样的人是人渣,然后拼命宣扬自己的艰难与不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然后,我扯点什么名人说的名言,之后归纳本文中心思想:对于贱人不要心软,要毫不犹豫地拒绝他们,不要给他们留任何余地,不然他们会像牛皮糖一样粘着你。
最后,我给文章起名《致LOW逼:我凭什么要帮你?》。
于是这篇文章火了,情绪宣泄到位,引来无数粉丝关注,我立即赚的盆满钵满。
说实话,我不会写这样的风格,也没有那个能力,我更愿意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的探讨这个问题,即便这样的文章影响力很有限。
我想说的是,《致LOW逼:我凭什么要帮你?》本身就是一种情商低的表现,对于那些为难你的人,你就算把天下最难听的名词架在他们身上,再有千万人支持你,他们照样诬陷你是“寡情薄意”的人,甚至直接对你进行攻击。
其次,你突然情绪爆发,一种强大的戾气围绕着你,你从一个讨好型性格的人,立马变成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铁公鸡。
一个人突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他只是从一个坑掉进另外一个坑里。
如果你拒绝了一个人,不仅引来很大的麻烦,又背上沉重的情绪包袱,这种拒绝的糟糕程度也许还不如勉强接受。
还是说,你们更执着于对错?
所谓情商高,是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能深入思考自己情绪出现的原因,从而产生多种选择,而不是跟着原始情绪走。
这样经过现实认知的情绪,能有效指导你的人际社交,最大化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把形势导向有利于你的一面。
拒绝一个人,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越坚决越好,而是让别人舒服越好。
拒绝不需要撒谎,也不需要断然拒绝。而是要恰当运用拒绝的策略,要能推掉力所不能及的请求,还不要让对方难堪。
例如,某网友表白被拒,女孩说:“你想和一个不喜欢你的人在一起吗?”
我顿时觉得女孩情商高,但男孩又接着说:“我会努力让你喜欢上我的。”
女孩又接着说:“我真希望我喜欢的那个人,能像你一样这么认真!”
男孩还是不死心:“是的,你选择我吧,那个人不像我对感情那么专一。”
女孩又说:“不,我和他,当然还有你,我们都是对待感情很认真的人。”
男孩终于放弃,顺便一提,我觉得这个女孩最优秀的一点就在于,哪怕她再无聊再难受,也不会找这个他已经拒绝的男生倾诉。
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拒绝不掉的事,很多时候伤害别人的也不是拒绝本身,而是有些人不接受也不拒绝的暧昧态度。
也不要总把请求你帮助的人看做洪水猛兽,毕竟国民女神、国民老公们,一般是没什么兴趣来找你的。
02
条叔是一个自媒体大咖,同时也是我的好友,某天我们同时接到一个综艺节目的邀请,让我们担任节目嘉宾。
于是我和条叔都填写了报名表,还录制了参赛视频。
结果,我两都被这个节目拒绝了。相反,节目选择了另外一位自媒体同行。
节目组负责和我联络的编导,给我的答复是:“喵大师,我是尽力跟领导推荐了,但是领导喜欢那种能吹拉弹唱的,我相信你临场表现肯定好,但你录那视频太正了,一看就是传统的老师讲课!”
我虽然精神受到一定打击,但痛定思痛,我觉得编导说的有一定道理。我决定以后再有这类邀请,我COS个亚瑟或者宫本武藏之类的角色进行录制,毕竟我短期内学个乐器是不行了,干脆靠夸张的衣服来表现吧,本身剑圣也是个游戏名词,符合我的角色定位。
但条叔和我的反应就不同了,条叔对这件事无比愤怒,条叔认为节目请的那人是个什么垃圾,粉丝没他十分之一。估计导演眼瞎了,要么就是收钱了,他早就知道这伙人已经勾结在一起了。这种垃圾节目要是上映,看他不写文把它批死。
我就奇了怪了,我经常看条叔的文,他的三观和我应该相差不大,而且也很理性,在被节目组拒绝一事上,态度反差和我相比实在太大。
联系他的是另外一个编导,我看了下编导拒绝他的话语,我觉得问题就在里面。
“条叔,不好意思,回复您晚了。我们节目组觉得,这个节目不能很好的把您的特色展示出来,我们希望下一次能有更好的节目同您进行合作。”
确实,这位编导虽然语言上看起来很客气、语气也妥当,但这是赤裸裸欺负条叔的智商。
首先,这种言辞不真诚,你我都知道“不能展示特色”只是一个托辞,那你倒是告诉我,你选择那人特色在哪里?至少在条叔心中,那人粉丝没他多,所以不如他强。
其次,“下一次和您合作”就像“改天请你吃饭”一样,请问下一次是猴年马月?
类似我和条叔这种常年写文,对信息比较敏感的人。第一个编导的拒绝方式就远比第二个编导的来的舒服,我们能从后者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拒绝,至少前者在感情上似乎和我们是亲近的。
用心理学解释,第一个编导使用的是“明确拒绝”,它说清了拒绝你的关键原因,第二个编导使用的是“模糊拒绝”,会因为顾虑对方面子,而把关键原因省略。
Downey和Feldman提出过拒绝敏感的社会认知模型,所谓拒绝敏感指的是,个体能准确预期他人行为中的拒绝,以及对拒绝过度反应的一种倾向。
不得不说,不知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的原因,当代青年在拒绝上普遍都很敏感,因为被拒绝,恼羞成怒甚至杀人事件很多,我曾经写过《最好的教养,就是学会被拒绝》。
但仔细分析这类事件,我们能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凶手并不认为受害者“明确”拒绝了他,网络上有很多声音也认为受害者在吊着凶手。
心理学家Gembeck MJ,Nesdale D等在《Journal of Adolescence》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有如下结论:拒绝敏感度高的人,如果接受到明确拒绝,他倾向认为自己不行,如果接受的是模糊拒绝,那他倾向认为拒绝他的人蓄意伤害他,内心深处会产生攻击对方的意愿。国内学者刘燊,赵艳林也发现,拒绝敏感在大学生认知评价和情绪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所以,对拒绝敏感度高的人,请一定不要使用模糊拒绝,要使用明确拒绝。虽然大部分人认为模糊拒绝显得更礼貌,这会让别人觉得你正在戏弄他,甚至是故意的。
拒绝敏感度高者有如下特点,自尊水平高、依恋程度高、最典型的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形成“自验预言”,他们会这么想:
“她应该是不喜欢我了,你看我发给她的消息,半个小时都不回,一定是把我当备胎了,我要好好问问她,看看我们关系出了什么问题?”
“果然,她说她不想讨论这个问题,被我说中了吧!哈哈,看我多机智........等等,我为什么这么难过?天啊,你说她为什么要抛弃我!”
如果在恋爱中,你被对方感知到有这种思维,你的感情基本宣告结束了,相信我。
03
此外拒绝别人还有二个小方法。
(1)限制条件法
朋友和我聊天时告诉我,他发现日本人很喜欢用一种拒绝方式,那就是先接受正当你高兴时,他提出限制条件,继而拒绝。
朋友邀请日本朋友去居酒屋,日本朋友高兴地说:“太好了,我早就想念那里的清酒和寿司了,那可真是人生的享受啊。”
但他立即又说:“要不是我今晚必须去打工,我一定跟你去了,改天我清闲时再邀请我吧!”
当然,朋友之后又邀请,却发现这个日本朋友总是“不清闲”。不知道为何,我这个朋友却不会感觉生气,似乎很多身边人都习惯这样拒绝别人。
限制条件法的流程是:反馈对方的内容(表示自己认真倾听了对方的意见)→→要不是因为某个条件不满足,自己可能会接受(用一种接受的方式,侧面告诉别人自己拒绝的原因)→→但那个条件很难凑齐,或者即便到了那个条件,也已经事过境迁了。(避免对方追问,断了别人的念想)
我有次演讲中,无意透露道我认识明星LH,而且有他的联系方式,结果一群花痴女找我要L明星的微信。
我对一个女生说:“看得出你对LH是真爱,等我下次见到LH时,我问问他能不能给你。不过这两年我就见过他一次,还只说了十分钟的话,估计没这个时间!”
当然,如果女生不死心还是要求你,你就再增加限制条件。
“LH的联系方式一般只给影视公司或者媒体相关人物,要不你毕业开个电影公司,我们请他出演,怎么样?”
我知道你肯定要问,对方还是不死心怎么办呢?
那这种情况,就不属于人际社交,那是对方需要你强制服从。如果没有什么重要利害关系,得罪就得罪了,都是第一次做人,我不觉得你比我高级。当然,你是我领导就没办法了。
(2)幽默掩护法
我校有个老教师想介绍对象给我,我是这么答复他的。
“谢谢X老师,问题我现在没有精力脱单啊,现在是00后在忙着脱单,90后多半都在脱贫,我连贫都没脱掉,脱发到是很严重,自己都养不活就不要拖累别人了吧!”
幽默掩护法关键在于使用幽默话的语言或者段子,把话题延伸在其他地方。这一招主要适用于,对方可能是随便一问,或者是出于善意想卷入你的生活。
如果是女生要LH微信,你可以这么使用幽默掩护法。
“喵老师好伤心,难道喵老师没有LH帅吗?至少大家都公认,我的云南话说的比LH好。别说了,就让我一个人默默地伤心流泪去吧!”
如果对方坚持,你就再次绕开。
“对不起,你呼叫的用户已经伤心而亡,请你关心他后再拨。”
还是那句话,人际关系中有一半的问题和麻烦来自:请求别人请求地过多,考虑别人考虑地太少。答应别人答应地太早,而拒绝别人又拒绝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