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学监克莱门特.马修面对池塘之底顽劣的问题学生,如何用爱和教育感化学生的故事。单从主题出发,《放牛班的春天》是典型的探讨师生关系的教育类电影,然而影片的价值绝不仅限于此。事实上,电影却让人忍不住去思考教育是什么,怎么教育的问题。
陶先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体会,离开了情感,一切的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称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有教无类。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因此,学生也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区别,好学生固然需要用心栽培,然而所谓的“坏学生”就更需要耐心地引导了。在马修的眼里,放牛班的孩子们都是一样的,对于我而言亦是如此,班中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可以放弃的。许多时候班中的“坏学生”一样真诚善良、刻苦努力,而他们与“好学生”所谓的差距,可能只是那微不足道的学前教育。在我眼里,班上的孩子们有的开朗活泼,有的古灵精怪,有的腼腆害羞,有的彬彬有礼,并无好坏之分。因此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待遇,得到我们每一位教师发自内心的关注和关爱。同样是教师的母亲曾告诉我“有时候或许只是微风拂过,却能泛起很大的涟漪”。
二、爱与尊重。马修在他第一次与学生相遇时就连连遭遇戏弄,刚进教室门就看见骷髅嘴里叼着烟,接着就是在上讲台的时候被滑到,随后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直到校长的出现,教室里才恢复了平静。然而,马修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原谅了孩子,他并没有像校内其他教师一样采取暴力的方式惩罚他们。在马修知道打伤老麦的真正凶手时,在把凶手送往校长室途中当那个男孩祈求他时,他心软了,他意识到应以一种人性化的方式来惩罚他们,于是他让小男孩去医务室照顾老麦直到康复为止。马修实在不忍心一个幼小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的鞭笞和践踏。这是因为爱。莫翰在课堂上看见自己的母亲和马修老师在操场上谈话,敏感的内心,更多是夹杂了对马修老师的误解,他用墨水从楼上扔在了马修的头上,对于这个行为,马修老师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取消了他的独唱部分。然而在伯爵夫人来观赏演唱的那天,马修老师依旧向莫翰做出了请的手势,完美的合拍让伯爵夫人赞赏不已,也让莫翰在演唱时,眼神中流露出了对马修老师的感激,这是赢得谅解和获得尊重的快乐。
三、因材施教。马修在组合合唱团的时候,他首先让所有的同学唱一首歌,展示他们的歌喉,从而分出不同的组,看谁适合高音、中音和低音,当贝比诺不会唱歌时,他就让他当指挥助理,每天坐在讲台上看着同学们唱歌,不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马修很懂得因材施教,总能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不同的角色。教育学里说因材施教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结合个人教学经历我认为:(一)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儿童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智能,每个儿童都能够受到尊重。(二)找到孩子的智能发光点,教师和家长应该善于关注孩子的兴趣以及智能倾向所在,然后依据孩子的智能特征,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三)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使孩子优势的智能得到发挥,弱的智能得到提高。教师要悉心观察每一位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四、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在影片中,放牛班的孩子们不是孤儿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是跟父母关系不和谐,所以才会导致这些孩子行为怪癖、语言粗俗,但是内心深处又极其的脆弱柔软。那么如何温暖孤独寂寞的心灵呢,给孩子怎样的精神底色呢?我想这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相互沟通、共同努力才能做到。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深处。尤其是那些心灵受过伤、有阴影的孩子们。因此,教师应该要定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改变一些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设法让家长与学校保持一致,加强家校沟通。除此之外。要积极开设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疏导、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们心灵中最强有力的、最有智慧的财富就像音乐,像醉人心灵的迷人美丽一样在影响着孩子。这种财富永远拨弄着孩子敏锐的心弦,如对言语、对善良的心愿,对敏感受爱抚和亲热的情感。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其实,这段名言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同样适用,你的爱照耀着孩子的童年,那你就是在向孩子播种幸福,那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对于教育而言,有什么比学会创造幸福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