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重复做一件事情的坚持,往往是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只是,凡能坚持下来的事情里一定饱含着兴趣所在。
每个月坚持的八本书阅读,似乎成了最本心的使然,一天不摸书,心里就觉得不踏实。但我不会为了完成任务去读,读书,写字,一切顺遂心愿,自然而然。
那天,我在书桌前换笔芯,先生恰好看到,对于抽屉里那并肩躺着的八支空笔芯,先生很惊讶,这是我假期里才换下来的,它们记录了我假期里写过的字,读过的书。越读越发现,那些穿透岁月的好书,值得我们用心相待,不读,实在辜负了作者写书的心意。
每一个作者对世界对人生都有各自的看法,也略不相同,但每一个作者却都信奉,这个世界会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是的,文学可以帮助我们去爱,也可以帮助我们去恨,帮助我们“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八月,谨以读过的这些书,来记录我走过的每一个日子。
01《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董一菲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在去湿地年会之前,我所知道的董一菲与她的“诗意语文”少之甚少,在湿地年会上最吸引我的不是董老师的课堂,而是她讲述的用“经典背诵”的方法成就儿子的故事,为了这份育子心经,我买了她的《寻找语文的诗意和远方》。这本书有五个篇章,分别是:语文是永远的诗意;语文就是永不停止的生长;语文的故事;语文与远行;一字一句的深情,共计六十二篇文章,二十九万字。
从这些文字里,可以知晓一个个关于一菲老师与语文的故事,可以了解一个胸怀理想、富有诗意、充满激情的人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可以从她的理念中多多少少明白一点:诗意的人生,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从而铭记,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诗意为天,以理性为壤,通过诗意的语文教学实践,让学生在适宜的语文学习中,达成适宜的成长,进而学会诗意地生活,为诗意的人生奠基。
但读此书也有不同的观点,比如她以她诗意的眼光对徐志摩追求爱情的高度评价,我不苟同。
02《语文,我和你的故事》曹勇军著商务印书馆
在这个世界上有关语文的言说很多,它们有的散发着诗意的光芒,有的内蕴着深厚的学理,但曹勇军老师始终坚守着自己朴素的感受:如果剥掉加在语文上面的层层装饰,不断追问下去,语文无非就是教师、学生和有关他们的故事。
曹老师用他与学生的故事串起了一个丰满有意义的语文人生。从简陋泥泞的乡村中学,到古色古香的县城中学,再到豪华气派的省城重点中学,曹老师的语文精神在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映衬下不断走向丰富与成熟。
读完这本书,你会感悟到,语文的课堂不能只有教科书的故事,不能只有试卷的故事,不能只有黑板与答案的故事,语文的课堂是一个师生说故事的地方。语文老师要保持在生活中的丰富性,张开自己的感官和心胸,运用自己的经验、敏感和技能,把生命投入到课堂中去,这样你和语文的故事才会有温度,有情怀。
惟愿我在语文的路上,也能讲好与每一个学生的故事。
03《我的黄金时代》季羡林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季老说,他爱琥珀的黄色,因为它黄得透明,黄得发亮。然而它又是朴素的,像真理那样朴素;它是动人的,像真理那样动人。
这段人生是季羡林1946年回国以后的经历,当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家中经济早已破产,此时季羡林还没有到北大上任,当读到“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用一块瑞士手表换取十两黄金”时,心生无限感慨,本是游子归来,准备在学术研究的路上大展宏图,没想到命运如此渺茫。
“重回欧洲,还是留在祖国?”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季羡林先生选择了承担责任,留在祖国的灾难中,留在需要他的家庭中。此后,季先生一直在北大任教,为了方便其研究学问,学校专门在北大图书馆的北楼前面给了他一间研究室,这让季羡林先生在国外的心血没有白费,渐渐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季老把这段时光比作是琥珀的黄色,他格外珍惜这段人生,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众多富有生活情趣、漫溢浓烈爱国精神的散文,他的人生步入一个洋溢着希望与温暖的黄金时代,既朴素又富含诸多真理。
04《托尔斯泰大传》罗莎蒙德·巴特利特著现代出版社
这本书看起来很破旧,但是正版原装,标价69.8,一分不折,这是我千里迢迢从南京的先锋书店提回来的。买时犹豫再三,一是价格高、书旧,二是厚重难带,但是在翻阅几页之后,又坚决地抱在怀里,买。回来读这本书历时两个月,不是两个月才读完,而是读完之后在两个月里又反反复复去回读想读的章节。
正如书的封面《金融时报》评论的那样:这里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托尔斯泰,质量高于其他任何一部同类传记……我们仿佛能够置身其中,洞察托尔斯泰每一阶段的生活……巴特利特好像总是从容不迫,用足够的时间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画面,让我们嗅到了俄罗斯泥土和青草的芳香。
的确,这里呈现了诸多关于托尔斯泰的新资料,让我看到了一个饱受挫折的现实主义小说大师的一生,再辅以十八世纪初倒二十世纪末俄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托尔斯泰非凡的人生岁月。
《托尔斯泰大传》,你,值得一读。
05《古书之美》安妮宝贝 韦力著新星出版社
这本书是在几个晚上睡前的时间翻完的,读它心里特别放松,非常有助于睡眠。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安妮宝贝对韦力的访谈,或者说是对谈,另一部分是韦力先生的文章,关于古书的。
安妮宝贝的文字大家并不陌生,唯美而让人震颤,尤其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大多隐忍而坚决,有力量。但对于韦力,恐怕大家会和我一样陌生,读这本书才稍有了解。韦力,六十年代出生,生意场上的成功男人,偏偏对古书有着由衷的嗜好,花了几十年的心力,搜集古书七万册,是中国收藏古书最多的人,在他的眼里,每一本古书都异常珍贵,每一本古书都极富美感。
他说,看古书,能看出人的浅薄,在他看来,每一本古书的结构、编排、做纸、用墨、印刷等,任何一道程序里都隐藏着巨大的美学。在他的笔下,我看到了《尚书》《礼记》《别雅》《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唐诗》《乐府诗集》等收藏本的来龙去脉,也看到了一个收藏者对古书的热爱之情。
读这样的文字,忍不住觉得天地万物都值得人类敬畏,原来,在时光的隧道中,每一种物都有爱她懂她的人将她传承,凡俗的我们早已经忘却抬头看一看天空,找一找星辰轨道,去感受那些在遥远的时空之前迸发的光耀。
06《李白传》刘敬堂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他的才华不但征服了芸芸众生,也征服了帝王将相,蜚声海内外。但他的身世却是千古之谜。他生于何处?双亲是谁?为何去了西域?与大唐皇族到底有无血缘?……
这本书在试图揭开这些谜团的同时,描写了李白任侠学剑、拜师学道、漫游江南的经历,与杜甫、郭子仪等人的深情厚谊,感人的儿女情长,以及对一位公主的朦胧情愫等等,比较真实地揭露了宫廷的黑暗和“安史之乱”的血腥屠杀,最后诗人受牵连沦为阶下囚,捉月而死,为他的人生划下了凄美的句号。
整本书以李白的生平为轴,钩沉逸闻轶事,情节生动,文笔流畅,雅俗兼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当然,也不排除这里虚构假想的成分。
作者刘敬堂是青岛人,李白的忠实粉丝,写此书时已年届七十,他所了解的李白大都从《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众多的文史资料中收集取舍的,李白一生到底写了多少首诗,史料上并未记载,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仅存1000多首,丢失的大量诗歌让刘先生甚是惋惜。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感谢作者的辛苦付出,给我们呈现了李白这样的人生过往。
07《人生不较劲》周国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周国平先生四年来的随感结集,其中有一篇是“不较劲的智慧”,分别谈到了和自己、他人、老天较劲。书的名字就由此而来,它是全书内容的画龙点睛之笔,比如说,“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和时间赛跑”,“灵魂另有来历”,“珍惜和放下”,“逆境也是生活”等等,都涉及了不和自己较劲,不和他人较劲,包括在爱情和婚姻中不和爱人较劲,不和老天较劲等。
是的,如果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那件事无论多么小也会被无限放大,仿佛是天大的事。怎么办,调转你的视线吧,去看人间百态,历史的变迁,宇宙的广袤,等你再回头看看那件事,就会发现,它是多么微不足道了。
让你的心灵活在一个广阔的世界上吧,这样你就不会死在一件小事上。
可是现实是,死在一件小事上的人何其多也。
周先生说,老天给每个人两样最好的东西,这两样东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是你的生命,二是你的天赋。人生的意义,就是好好使用和享受这两样东西。
那就好好使用享受这两样东西吧,别的都不要较劲啦!
08《谈美》朱光潜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是《谈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青年时代留学英国,应国内杂志之约,以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发表的十二封信,这些信以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为话题,比如谈读书,谈作文,谈运动,谈选课等等,以聊天的亲切笔触,以对青年学生的理解、同情和将心比心的态度,给青年谈论修养,指点迷津。
《谈美》仍以书信形式,以青年读者为对象,谈艺术与美,着眼于美好人生,与“十二封信”一脉相承,被称为“第十三封信”,在这里,仍然以聊天的形式给读者美的启示,美的教育,引导读者逐步认识美,理解美。
这本书不厚,读时却摘抄了很多金句。比如:
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读书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去读的问题。
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不如用“不屑”去看待。
……
我时常想,今生能按心里所想的样子读想读的书,写想写的字,还能过着随心想要的生活,真是上帝的厚爱,万分感恩知足。
其实,读过的这些书,写下的这些字,并没有想在哪天能派上用场,记录的也只是当时遇见它们时的怦然心动,但我知道,当我再回首翻阅它们时,我读到的是我自己。
“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某个不知道的地方,藏着一口水井。”
或许,读书写字的美丽,也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