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16地本二班 作者:王大芊
在一个看中“出身”的社会里,我想弄清楚,我们到底与985院校的区别在哪?
——题记
为什么名企喜欢要211、985名校的学生?为什么名企喜欢要名校的学生?非名校表示不服。当年我也觉得不服气,非名校的同学也有努力的,为什么要一棒子都打死呢?进入社会久了我才明白,其实名企要的不是多么高的GPA成绩,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就像《年薪百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一文中描述的:“那些年薪百万的年轻人,他们拿着高薪,却依然选择为了工作到深夜,并且他们的状态很不一样,每天都为自已让世界变得更好了一点点感到振奋,非常积极。他们的辛苦不叫辛苦,也不为百万年薪。辛苦是他们获得自我实现的途径,自我的实现使他无穷快乐。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的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
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同学进入大学的时候都怀着努力学习的心态,一二三本都有好学生,也都有特别努力勤奋的人,但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会消失一大半呢?其实就是《精进》里的这几句话:“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我现在才大二,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的实践活动让我与社会保持着联系,它会随时提醒我一些就业现状。催使我一直用我能见到的周围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也经常做不到,但这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总有很大进步。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当然也有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 的度过每一天。 突然,我想到曾作为杭师大的交换生的大四学长与我交流他的感受。他说:“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老师多牛、同学多聪明,而是一种大家都积极努力的氛围。”听他说来,似乎每个人都毫无时间观念地疯狂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在他眼里,他们也似乎永远充满了斗志,谈起各种竞赛和活动都特别兴奋,每天从睁眼就忙得不可开交,到晚上一两点睡觉都是常事。没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没人抱怨生活艰难,大家每天都忙得充实。当他在羡慕他们是,他竟不知道我也在羡慕他,其实他在我眼里也是个魅力的人,如果用其他人对他的评价来说,是个很稳的大佬。他身上散发出的生活学习的精神状态深深吸引我,他的这种状态不由得带动着我,虽然我跟他差距很大,但也不断激发我向他看齐的标准。我定不能因为自己拿普通本科文凭就被人家拒绝的事上演在我身上。我相信,努力的人总显得那么“不合群”。
后记:愿你们是个改变环境的人,而不是适应环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