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空箱子
我爷爷有一个空箱子,这是真实事。要说明白这事得从我爷爷的爷爷说起,我爷爷的祖辈和父辈很穷,到了我爷爷这一辈就好多了。老辈人常说,“人间行当三大苦,行船打铁磨豆腐”,其中行船,磨豆腐这两行我家先辈干过,我小时候就见过家里的做豆腐的全套工具。
爷爷小时候读私塾认了点字,帮别人算算简单的账也还可以,那个时代的农家乡村也没有什么复杂的账务要算,再说爷爷的脑子在当地的人中间算是有点商业细胞的,除了种地外自己开始做点农产品小生意,生活比单一种地的人家要好不少。可能是爷爷尝到了有文化的甜头,我老爸小时候我爷爷就供他上学,从不间断一直读到金陵大学毕业。那时也有几个和我老爸一起上学的人都先后停学务农了。
那个年代,一个农家户的孩子上大学,别的不说就每年开学的学费就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这对爷爷压力是相当相当大的。爷爷凭他为人的口碑向富户人家借用换季下来收箱不穿的皮袄和自家值点钱的衣物装入拿到典当铺兑换出钱票,为儿子凑足学费。庄家收割后加上点滴生意盈利,去当铺赎回衣物,原物归还从不失信。当铺账房先生得知实情很受感动很是敬佩,后来当铺的先生教我爷爷用一个空箱子随便装入一些物件送到当铺来还按原来值钱物品估价。这样一来爷爷也不用到处求人借物,不用在赎回后一家又一家归还,又解决了上学用钱的急需。就这样循环操作,一只不起眼的普通空箱子成了“有形财物”。现在看来,值钱的不是箱子而是附着在箱子上的“诚信”。
爷爷当铺当空箱为我老爸凑学费的事,我并不知晓,当然罗!老爸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我呢!老爸因病离世时我已是大学老师,为什么这件事没有讲给我听?
还是老妈九十五岁时写的一首七律古诗:
标题是追念阿翁文奎老人
乡村农户仰书香,
熬苦送儿上学堂。
冬去春来无准应,
良友助义典空箱。
蟾宫折桂通云路,
学士头衔代代传。
儿媳奉经心未已,
嘱言后辈莫遗忘。
文奎是我爷爷的名字,我阅读妈妈的这首诗知道写的是追念我爷爷,可诗中“典空箱”我不知其深意,便求教妈妈才明白爷爷为我老爸求学所付出的艰辛。也使我想起我上中学时家里兄弟姐妹多,个个上学经济状况不佳,农田缺少劳动力,请求老爸同意我停学种地也可照看一下年幼的弟弟妹妹,缓解一点妈妈的辛苦。老爸断然拒绝,我一再哭诉恳求,可是老爸果断回绝并用愤怒口气冲我说:“爸爸再苦再累也要送你上大学,毕业后你是回家种地还是做其他事我不过问”。后来我进了安徽大学,再后来成了“山东人”。
爷爷的为人让子子孙孙一辈辈下传牢记“诚信”的重要“诚信”的价值。
是爷爷的毅力影响了我老爸,是老爸的坚决影响了我,是我的抉择影响孩子都取得了硕士学位,现在孙子也进入了大学。老妈诗词最后一句“嘱言后辈莫遗忘”,要后辈莫忘前人。
顺带说一下,我老妈已经年高102岁,还时常关注儿孙和重孙们的工作和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