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走到某个路口时,叮,信号灯刚好跳红灯了。此刻朝左右一看,Surprise!一辆车都没有耶!!!那么问题来了,这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
A.等绿灯再过马路,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公民
B.既然没车那么现在过马路也无所谓,时间就是生命
不管你选择哪一个答案,指引你做出某一个答案的那个模糊或者清晰的意志,就是你的价值观。
01
关于价值观,《学会提问》是这么解释的:
价值观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的那些观点。价值观就是我们自己认可的行为准则,并且我们希望别人的言行能与之相一致。
具体的来说,价值观一般是那些比较抽象的观念,而不是具体的观念。而价值观的具体作用就体现在用抽象观念来指引具体观念。
好像有点绕,那么仍然用过马路那个例子来说明:如果你选择的是A选项,那么这时候可以体现出你的抽象观念,大致是遵纪守法。正因为遵纪守法这个抽象观念,使你做出了等绿灯再过马路这个具体观念。
嗯,通过这整一个的过程,掐指一算便可以分析出你的价值观——自觉自愿,遵纪守法。
02
价值观影响我们看待问题的一方面,体现在同类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吸引,即相似性。意思就是,拥有同种或类似价值观的人相处的会比较融洽,比较容易相互吸引、聚集在一起,这也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认识社会团体、协会、宗教、社群甚至你们班级和宿舍中的小团体存在的原因了。
还有像是在职场斗争中,一群人在同个单位、公司上班,表面上看似一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拥有不同理念的人总有各自的站队。这些都是因为价值观的相似性产生的抱团现象。
我们当中那些将个体责任当成重要价值观的人,他们会去寻找那些同样相信「经过改善的个体选择乃是解决大部分人类问题的济世良方」的人为伴。(《学会提问》)
03
价值观影响我们看待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排他性。「不听不听,王八念经」就是一种典型的排他性现象。
排他性产生的弊端可能要远远大于前者。它会让我们听到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时候对对方的观点嗤之以鼻,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争执、吵架和决裂。
我们和长辈的代沟、对晚辈尤其小孩子行为的不解,很多时候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所导致的。(小孩子可能还没有成熟的价值观)
04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珍爱生命,远离价值观不合的人,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学会提问》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哦,它认为:
我们的大部分思维活动都不是独自闭关修炼,而往往牵涉到别人。只有全身心投入进去与别人积极互动,我们才能不断向前迈进;没有别人的参与,我们作为学生往往会误入歧途。
同时我们还有一种错误的做法,就是只愿意听那些价值取向和我们相似的人的观点,党同而伐异。
尽管让自己尽力理解那些和我们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人的推理方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平心而论,那些与我们观念相左的人也不乏讲道理者,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十分重要的价值观,不一定我们自己永远是对的,而别人永远是错的。
鉴于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向「党同而伐异」这一倾向作斗争。只有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当成我们获得事实、观点和结论赖以建立的坚固基石,我们才能以一种持续不断的方式孕育和培养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05
总结一下:
1.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具体体现为一定的行为准则。
2.价值观具有同性相吸,异形相斥的特点,且各有弊端。
3.逃避不是解决价值观不合的正确方法,即使价值观不同也应相互尊重,加强交流。
以字为缘,因缘际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