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古时候国家大事有两件,分别是祭祀和战争。祭祀之事就是事奉鬼神,鬼就是先祖神,神包括天神、地神、自然神等众神。祭祀是国之大典、礼之核心,孔子是非常重视的。那为什么《论语》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又曾说“敬鬼神而远之”呢?今天我们通过孔子与子路的对话来具体说一说吧!
一天,子路问如何事奉鬼神,孔子回答说:“不能事奉人,怎么能事奉鬼呢?”看老师转移话题,子路心里不服:“那斗胆再问老师,死,是怎么一回事呢?”孔子又训他:“生的道理还没搞清楚,怎么知道死呢?”,老师又没有正面回答他。孔子不正面回答,小编认为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鬼神之事,虚无缥缈,谁也没有亲眼见过,哪里搞的清楚,孔子虽然熟悉祭祀的礼仪,但是那是延承礼制,心中虽然敬天敬地敬神,但也并不笃定神真的存在,只是在敬的基础上以天理人伦来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心里有敬,却不愿多谈论。二是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事奉鬼神是祭祀之事、国之大典、以子路的知识基础,还不适合跟他谈论高端的东西;三是子路重义轻生,孔子曾预言他有死于非命的性格趋势。现在又问“死”,孔子教育他要把“生”的事搞清楚,人为什么要生,应该怎么生才有意义,不要动不动说“死”!
又一天,孔子生病了,子路很焦急,估计老师病的不轻,所以请求祈祷,想祈求神的保佑,让老师快快好起来。老师就问他:“有这回事吗?有用吗?”, 子路说:“有啊!‘《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诔》,是开追悼会致的悼词。意思是致悼词的时候人们不是说,向天上地上的众神为你祈祷吗?好一个子路!老师还没死呢,你竟拿追悼词说事!孔子看了一眼子路,转而目视远方,叹息一声说;“哦,那我已经祈祷很久了!”。小编认为孔老师的话可能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我孔子一直都是敬天敬地敬神的呀,并严格按照天理人伦来约束自己,经常的祈祷呀,但是我祈祷不是为自己消灾免祸,而是为天下苍生;二是感叹祈祷也并没有用呀,如果祈祷有用,那为什么天下纷乱,礼崩乐坏,王道不行于世,我为什么总也遇不到明君,我的主张为什么总也不能施行呢?三是孔子冲破迷信的思想已经显现,他已经意识到进行祈祷、指望神的护佑其实并不靠谱,人的努力才是关键,施行儒道、王道,使得近悦远来,改变纷乱的局势,最终实现和平一统的理想社会,还是得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神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心灵依靠和信仰,是人们对终极力量的想象性描述。古时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有限,又想有效的联络和组织起来,那就需要有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终极力量,这就是神。人们通过信奉共同的神来整合社会和个人。这样说来,一神教凝聚力更强,如果可拜的神多了,各有各的神,非相互打架不可! 华夏之神众多,还有仙和佛,各拜各的,各信各的,不同的事会求不同的神,到底哪个神管哪些事也没有人能尽知,搞得不好拜错了神,那神也只好说:“不是我不帮你,这事儿可不归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