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争夺控制高地
争夺控制权的较量
拖延是获取掌控感的一种方式。这些拖延问题的背后,都是争夺控制权和赢得独立自主的战斗。
以下是利用拖延来捍卫控制权的几种典型做法。
1、规则不废不立。
2、弱势者的权力。权力等级差异中的拖延现象十分普遍。权力等级低的下属通过拖延来对付上司,以此获得掌控感。
3、让我清静点。有时候,拖延是抵制侵犯的方式。
4、与时间赛跑。与拖延抵制侵犯获得安全感不同,有些人通过拖延将自己置于“悬崖边缘”,以此获得冒险的刺激感。
5、报复的滋味。如果你受到某个人的怠慢、欺负或者伤害,你可能利用拖延来报复。
6、终极之战。最不可思议的是与现实对抗,有些人从不愿意接受事情的真实面目,他们活在臆想的世界里。
个体独立性的问题
对于很多拖延者来说,个体的独立感被提到自我价值的高度,他们必须确保事情按自己的方式运行,不被任何外部势力左右。与其说拖延是回避检验自己的能力,不如说拖延本身就是对抗限制独立性的斗争;越拖延,越能显示争取独立性的强硬,越能加强自我价值感。
防卫的哲学与根源
1、世界不可预知。通过拖延来掩盖自己的弱点是自保的方式。
2、他若强势,我必弱势。拖延会让你在强大面前显得不那么渺小和软弱。
3、合作相当于投降。
第五章 心理舒适区
维持一定的人际距离对我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至关重要。
对疏远的恐惧
当一个人感到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做事时,面对需要独立运作的事就会彷徨退缩。一旦我们对自主独立持犹疑态度时,就可能采用拖延策略。
1、需要帮助
2、力争第二。
3、紧急呼救
4、重温旧情。
5、忠实的伙伴
对亲近的恐惧
无论你的焦虑来自对疏远的恐惧还是对亲密的恐惧,拖延是维护你心理舒适边界的一种方式。用拖延来换取心理舒适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鼓励关系双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发展和成长,在依赖和独立之间取得平衡,才是一段良好而可靠的关系。
第六章 拖延时钟
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
主观时间有一个变体就是“事件时间”,指围绕事件来定位时间感。比如当你想“看完这篇文章再睡觉,“下雨之后才出的门”,都是事件时间。拖延者的时间概念往往与钟表时间存在很大差异,常常突然发现时间不够而晕头转向。
很多因素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受,比如“时钟基因”可能决定我们是早起鸟儿还是夜猫子,情绪、注意力、预期和背景等因素也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
人们还是倾向于即时的事情,而不是未来重要的事情,这就是“未来折扣”。当然,时间价值观上的文化差异也会导致冲突和误解
坚持遵行主观时间,会让你与周围的人冲突不断,也造成了你的拖延。试着理解他人时间概念上的不同,达成某种妥协,而不是万事皆按自己的时间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协作,减少拖延。
时间感的演化
1、婴儿时间。对婴儿来说,时间意味着感受需求到满足需求的间隔,需求必须马上得到满足
2、幼儿时间。
3、儿童时间。
4、少年时间
5、青年时间。进入青年,时间会变得非常具有现实感,
6、中年时间
7、老年时间。当我们越来越老,挚爱的人陆续离开人世,时间越来越少,主观时间比客观时间更为重要。
陷在另一个时间区域
拖延者对时间的感知常常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符
1、时间迷失
2、时间断裂
3、过去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