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日益复杂的多学科时代,对于社会文化的分类,可谓是众说纷纭。在社会文化的分类方面,出发点不同、侧重点不同、确定的范围和界限不同,得出的观点也就不同。这是正常的情况。 把社会文化的分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则又是社会文化的另外一种分类方式。
传统上,社会文化被分为科学文化和非科学文化。其中非科学文化被称为文化,科学文化被称为科学。其中科学被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对社会文化进行分类,必须从社会文化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之中探寻它自身的历史性、过程性,以及它自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如果把社会文化以财富的形式来对待、来表达,则社会文化可以被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果就社会文化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动机以及社会文化产生的现实功用而言,则社会文化可以被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关于人的情感体验的社会文化系统,我们把它称为美学文化;二、关于社会沟通、社会交流方面的社会文化系统,我们把它称为语言文化;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社会文化系统,我们把它称为科技文化;四、关于人的审美情趣及价值判断的社会文化系统,我们把它称为哲学文化。这四个方面,可以涵盖社会文化的一切内容。这四个方面不但具有相对明鲜的界限,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互相促进。
一、美学文化
在社会文化的范围之内,凡是能够带给我们美的感觉、美的体验、美的享受的社会文化,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美学文化。美的感觉、美的体验、美的享受,来自于喜怒哀乐的观感的直接体验和心灵的是否快乐、知足。这即是说,美学文化是人关于情感体验的社会文化系统。人的情感体验,包括人的生理需求的满足和心理需求的知足。问题在于,人类对于美的感受、美的体验、美的享受,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最终都可以被归结为心灵的内在感受。因而,对于美的感受,同样的对象、同样的话题、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喜怒哀乐。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团体自成一体的社会文化组合、社会文化修养、社会文化品味。这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团体对于美学文化与生俱来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这种审美情趣、价值判断的差异性,使得美学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民族特色。美学文化,在物质方面,它首先来源于人类的美食文化;在心灵方面,它首先来源于人类对于低级需求的满意度和知足感。就学科而言,美学文化是一个多学科带动的社会文化系统。就当代而言,美学文化可以涵盖人类的美食文化、美体文化、以及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曲、影视等等文化。
二、语言文化
这是关于人的社会沟通、社会交流的社会文化系统。在社会运动学的意义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人类而言,没有社会沟通、没有社会交流,便没有社会关系,便没有社会文化。人类的社会沟通、社会交流,远不是动物式的简单沟通和交流。人类的社会沟通、社会交流,更多地建立在人的抽象思维的意识框架之内。而这种抽象思维的意识框架,就是人类在自身的生存实践活动中日益完善并建立起来的语言媒介系统。虽然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但是,直至今日,语言文化系统已经是人类社会文化一个独立而又强大的系统。原则上说,一切属于沟通媒介的存在,都属于语言文化系统。就学科而言,语言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数学、逻辑学。在这里,其所以要把语言和文字区分开来,那是因为语言和文字虽然相互紧密关联,但是,在社会沟通的过程中,它们具有自身的独立属性: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语言曾经独当一面;在语言、文字并存的时代,语言、文字依然各自具备不尽相同的适用空间。就语言文字和数学的关系而言,语言文字更多地表达着对象的情景状况、关联状况、因果状况、动态情况;数学则表达着对象的具体性、关联性、以及对于对象把握的精确度。通常来说,语言和数学必须是互相搭配、互相支撑的。因为,没有数学,语言无法达到精确;没有语言,数学知识无法交流、无法表达。数学虽然更加精准、更加具体、更加高深,但是,没有语言,数学决无用武之地。在这个意义上,语言是社会沟通的基础,如同文字一般,数学是语言的延伸——数学是语言的具体化、精确化、数据化。至于逻辑,它仅仅只是语言的裁判、亦既语言的组织、搭配原则。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人类社会属性的前提保障。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的语言文化,就不会有人类的社会文化。这是因为,动物也是要吃东西的;动物也是会玩的。但是,人的高级,就在于人能够超越动物的本能,从而在人自身的本能机制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专属于人的日益完善的主体抽象意识。这即是说,人类的语言文化,使得人类找到了自我,同时提升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因而,语言文化的历史功绩,决不是把人类仅仅联系起来这么简单。语言文化的历史功绩,更多地表现在它点燃了人类的探索意识、人类的进取意识、人类的价值评判意识。
三、科技文化
这是关于人的生存方式、生存技巧、生存手段的社会文化系统。显而易见,人类的科技文化,源自于人类的生存需要,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就学科而言,科技文化涵盖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两大系统。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切内容。从这点上来说,几乎一切人类理性思维的劳动成果,全都可以归属于人类的科技文化系统。科技文化系统的产生,直接地带来了人类物质财富的鼎盛、繁荣。科技文化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社会劳动日益轻松、自由。科技文化的发展,还将使得人类的发展更加绿色、持久。科技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实现自身各种愿望的强力保证。进入当今的社会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其自身特有的加速度的方式突飞猛进,人类的发展空间由此变得更加日新月异 ,人类由此发出了战胜宇宙、征服宇宙的时代号角。问题在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我们在沾沾自喜的同时,依然需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是因为,面对无限深远的宇宙苍穹,我们虽然有所知、有所为,但是,我们一方面远远没有宇宙万物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我们的认知,好多的时候还表现得非常肤浅、非常表面;我们甚至对于我们所处的星球的了解依然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面,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科学技术的开发方面,我们要突飞猛进;而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我们则需要慎之又慎。
四、哲学文化
这是关于人的审美情趣及其价值判断的社会文化系统。一切人类的伦理、宗教、道德、法律、政治体制,全都来源于相应的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严格意义上说,一切审美情趣和关于审美情趣的理性思维,全都属于哲学文化系统。跟科技文化不同,哲学文化即属于人类的情感体验系统;又属于人类的理性思维系统。哲学文化即发端于人类的情感体验系统,又终结于人类的情感体验系统,在此过程中,理性思维只是起着研判的作用。因而,建立在诸多自然观念的基础之上,哲学以它探索宇宙、人生的姿态,最终服务于人类的美学文化。服务于人类的美学文化,当是人类哲学文化的根本使命。也正是立足于美学文化系统这个缘由,在哲学的理论学说方面,才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想局面。哲学文化,从它发端的时候算起,它就扮演着人类心灵导师角色、作用。人类的精神境界,因为哲学文化的洗涤而变得越来越纯洁、越来越高雅。哲学文化,从它发端的时候开始,它就参与了人类的社会分工体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哲学文化依赖于自身特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先后在古老的世界各地建立起了人类社会特有的,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不同民族的伦理文化、道德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伴随着律法、酷刑、杀戮等等国家体制的出现,哲学文化导致了善恶两个阶级阵营。这即是说,人类的一切善恶标准、价值判断,全都建立在相关的哲学文化的基础之上。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哲学文化一方面把一个个独立自由的社会个体组织起来;另一方面为阶级统治的国家体制提供了合理性、合法性;更重要的,哲学文化,使得人类具有了自身超越自然法则的心理功能、心理机制:它使得人类在自身生存的过程中去不断地追问和思考活着的目的、活着的意义,从而使得人类具有了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专属于人的具有善恶标准的心灵世界。实际上,建立在语言文化的基础之上,决定一个人及其人类社会进步的,不单是科技文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哲学文化起着更加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也同时具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反作用。
以上就是社会文化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即各自独立,又紧密关联。其中: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最终目的在于人类的快乐、自由。这即是说,人类一切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都服务于人类的美学文化;在此其中,语言文化架起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科技文化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精神视野,另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人类的物质需求、物质享受;哲学文化则是直接地为人类的美学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评判系统、价值尺度以及相应的裁决机制。与此同时,哲学文化,还使得人具有了一种试图超越自然的精神属性。这种精神属性,就是人类形而上学的精神属性、就是人类形而上学的精神情结。
以一种自我意识的坚信而存在、以一种自我意识的认知偏执而存在、以一种超越自我生存的方式而存在、以一种企图建立永恒存在的心理动机为出发点、以哲学思维为自身发展的逻辑机制,人类,自她有了生存的关切,便从她心灵的最遥远处具有了她超越世俗的信仰机制、信仰文化。这种属于哲学文化范畴的信仰机制、信仰文化,即是人类灵魂的载体,又是人类灵魂的归宿。就在信仰文化的探索过程之中,人类具有了自身超越世俗的精神情趣、有了自身超越世俗的精神享受。君不见,即便是在物欲横流、贪婪无度、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杀戮成性的历史岁月之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那些清静的人、自由的人、超越世俗的人。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岁月之中,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些无所作为的人,那些对于社会不痛不痒、麻木不仁的人,但是,在人类不断探索自身文明的前进道路上,那些诸如高僧、名道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气质,以及他们那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属性,却是我们时刻需要敬重、崇拜和具备的。
从自然运动到社会文化
上一篇.社会文化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