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故事】无价的签名球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说了一个他儿子和波士顿红袜队的故事。这位教师继承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上头有传奇的一九六七年红袜队全体队员签名。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理所当然地,他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
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红袜队的其他成员对他儿子来说毫无意义。于是,他没有花时间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可以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表示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所有的字都涂掉了。
老爸气得想痛扁儿子。但他心念一转,便明白儿子根本没做错事。
自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无论是教导学生或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观点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快捷方式。
打造无恐惧教室
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侪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
我必须痛苦地承认这个事实,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当然啦!也有不少孩子喜欢他们的班级,或是学到了各种美好事物。但我要的更多。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提高阅读和数学分数,我们催促孩子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难道不也应该帮他们变成更好的人吗?
实际上,在那之后的这么多年来,我发现只要改善班风,各种寻常的挑战就能迎刃而解。打造无恐惧教室并非易事,可能得花上几好年的时间,但这么做是值得的。为了在不诉诸恐惧手段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循规蹈矩,并使全班维持优异的学术表现,我做了下列四件事。
用信任取代恐惧
多数人都有玩信任练习的经验: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一百遍,只要有一次朋友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你,你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不管他怎么道歉,承诺再也不让你摔倒,你就是无法不带一丝怀疑地向后倒了。我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学到,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没写回家作业吗?只要告诉我,我会接受你搞砸的事实。你打破东西了?这种事是难免的,我们可以好好处理。然而,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规则也将随之改变。我们之间大致上会维持一定的关系,但这个关系绝对不会和从前一样。
当然,孩子们会不小心破坏信任,也应该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拥有我的信任让孩子们感到自豪,他们不想失去这份信任。他们几乎不会有这种想法,我也日日反求诸己,维持向他们要求这份信任的资格。
我有问必答。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希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在一次访问中,一位学生艾伦告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呀!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五百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飙,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恐惧的信任。
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有担当,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这是老生常谈,但无可讳言地,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额外的好处是:一旦建立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必须延后的特殊情况,孩子们反而特别能谅解。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
这些年来,我从子们那儿听到最不公平、最不合逻辑的处罚通常是这样的: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
再举另一个经典的例子:约翰没写数学作业,给他的惩罚是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是下课时间不准离开座位。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关联?
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如果有个孩子在做实验时出现不当行为,我会告诉他说:「杰森,因为你使用实验器材的方式不恰当,请你站到旁边去。你可以看大家做实验,但不准参加。你明天还有做实验的机会。」如果某个孩子打棒球的时候很没运动精神,我会罚他坐冷板凳。这样的惩罚是合乎逻辑的,当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打球时,我一定会让他重返球场。(没有机会,怎么学会?)
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
我在上课的头一天就把「六阶段」教给学生,但不期望他们立即应用在自身行为上。「六阶段」和那些号称「照这二十七条规则做,你也可以培养出成功孩子」的过度简化方法不同,它需要的是终其一生的努力。这六个阶段描绘出美丽的路线图。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路队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来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楣了。」
第一阶段的思考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已。
在上课的第一天,孩子们很快就承认他们过去多半生活在第一阶段。当然,有些孩子已经进入更高阶段,但每个人都承认「不惹麻烦」仍是引导行为一大力量。回想童年,我们之中有多少人是真的因为相信「本来就应该做功课」而把功课(尤其是很无聊的那种)做完的?我们通常只是不想惹麻烦才做完功课的,不是吗?
这么做看起来很有效,但孩子们除了知道「要害怕我的愤怒和权力」之外,什么都没学到。
这个策略其实是无效的。现在,我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我会先请孩子们信任我,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接着要他们把第一阶段的思考抛在脑后。如果首要动机受到如此严重的错误引导,他们一生将无作为,而我也绝对不会再犯灌输第一阶段思考的错误。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孩子们终于开始因为「不惹麻烦」以外的理由做好决定了,但老师往往会犯下我们班称为「第二阶段思考」的罪行。我猜,很多人都曾在大学期间读过行为分析大师史基纳的作品。在那些作品中我们学到,孩子们因为良好行为而得到奖赏之后,就会大大提高复我们所认可之行为的可能性。这个主张当然有其真实性。无论奖赏是糖果﹑玩具,或是延长体育活动的时间,在眼前晃呀晃的奖赏的确是良好行为的有力诱因。
家长在鼓励第二阶段思考时也得提高警觉。小孩做家事就给零用钱固然很好,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
「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身为每天站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要让小孩守规矩确实是全世界最难的事情之一。我们的工时本来就长得过分,要是在回家作业表上打个星星能让孩子们写作业,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我已经无法因此而感到满足。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也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妈,你看,这样好吗?」他们也做相同的事情来取悦老师,主要用在有魅力或受欢迎的老师身上。他们坐的时候挺直腰杆,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
年轻的老师大多无法抗拒这类现象(这句话出自于我的亲身体验)。孩子们的取悦会让你的自我膨胀。看到学生们对你表现出你以为的敬意,当你叫他们跳,他们就应声跳起,这种感觉真好。
我常常这么取笑或质疑我的学生:你们是为了我才刷牙的吗?你们是为了我才系鞋带的吗?你听得出这有多可笑吗?但仍然有很多孩子整天忙于取悦老师。
为父母努力的念头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许多小孩迫切希望取悦父母,甚至按照家人的期望选择大学和主修科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不过,至少他们曾经为取悦某人而努力过。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最近很流行第四阶段的思考。有鉴于行为不当的年轻人为数众多,大多数教师在受训时学到要在上课的第一天订下规矩。毕竟,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参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
我对规则没有异议,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行为界线和期待。如果班上的同学是从第四阶段来思考的,那就已经比大部分的小孩好太多了。你大可以主张这些好的目的足以让手段合理化,但如果我们要孩子接受有意义的教育,我们真的想要罗伯特只因为「第二十七条规则」说他应该这么做而这么做吗?
我曾遇过一位采取有趣方式教孩子说「谢谢你」的老师。他订的规则之一是,如果老师给学生一个东西——计算器﹑棒球或糖果——学生有三秒钟的时间对老师的善意表示感谢并说声「谢谢你」。要是做不到,礼物就会马上收回去。
这个方法很有效,孩子们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对于收到的礼物没有真诚的感激,他们不过是遵守规则而已。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在思考上从未超越第四阶段,那么当中有多少人要被除名。我是这么教学生的: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美国为纪念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金恩博士制定了一个国定假日,当初这位英雄如果采用第四阶段的思考,根本无法有所作为。圣雄甘地没有遵守规则,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母罗莎柏克斯也没有遵守规则。英勇的劳工领袖们打破了规则,帮助其他劳工。悠远历史中的不凡人物是这么做的﹑如果要我们的孩子达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
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层楼。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不论是对孩童或是成人而言,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遭的人产生同理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试着想象一个由第五阶段思考者所构成的世界。我们绝对听不到有人很白痴地在公交车上对着手机扯个没完,开车或买电影票时不会有人突然超车或插队,也不会有邻居在凌晨两点吵闹不休,扰人清梦。那样的世界多么美好呀!
「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
很多学生将这个忠告牢记在心,没多久,这个想法便开始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很快地,我班上的学生差不多每个人都变得非常善解人意。我发现有句俗话所言不假:仁慈是有感染力的。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性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抵触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我用好几个方去来教第六阶段。因为我不能讨论自己的行为准则,于是我试着帮孩子们从别人身上找出行为准则。许多卓越的书籍和影片都找得到达成第六阶段思考的人。对于父母和师长而言,寻找用这种方式思考的人是饶富趣味的——一旦你开始注意,就会发现这种人并不少。
培养终生阅读的孩子
为什么要阅读
「为什么要阅读呢?」普遍而言,现在的学校看不见阅读的理由。就像许多校群一样,洛杉矶联合校区也采用既有的基础读本来教导孩童阅读。只要看学校的阅读进度表一眼,就能明白教材激不起学童兴趣的原因。这些阅读目标千篇一律地以流畅度、理解力,以及其他乇要但无聊到制造反效果的目的为教学重点。我从没在学校的首要阅读目标上看见「乐趣」、「热情」、「引人入胜」等字眼。这些才是应该列入的目的,是人们阅读的理由,而我们对这个事实却视而不见。
我们班的五年级生自己设计了一份只有三个问题的阅读测验。据他们表示,这份阅读能力测验卷的结果比业者所设计的更准确。
1.你是否曾因为丈师教得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
2.你是否曾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你是否曾在睡觉时间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
学生和我一起哈哈大笑,这真是个可爱有趣的测验卷。凡是以上三个问题都答「是」的孩子,注定一辈子爱看书。
透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开心门接受新观念、踏上卓越的大道去远行。讲白一点:除了基础读本之外什么都不读,只会走入死胡同。
而聆听专业的声音说故事更容易让孩子们为之着迷。就某些书籍而言,这个做法比要求学生以阅读节录本代替原著更有效果。
不过,这个做法很容易遭到滥用。我见过老师在按下播放键之后就自行休息,就好像请电视当保母一样。有经验又负责的老师,会知道怎么有效使用有声书,并且会不时按暂播放键,确认孩子们都了解某个重点,或是针对某个关键议题进行讨论。这对于聆听高难度教材时非常重要。
但老师需要多多练习,因为过于频繁的暂停会扼杀孩子们的专注程度和乐趣。一般而言,我会先想好要在哪些地方暂停,并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确认他们每个人都听得懂有声书的内容。
善用图书馆
做父母的绝对有必要带小孩去图书馆。对许多家而言,「去图书馆」这个活动已经不存在了。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上网订购书籍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值欣喜与鼓励,但意义上却是大不相同。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
近来,看书的孩子总是遭到同侪的嘲笑,要战胜环绕在孩子们四周的冷漠不关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他们到将「智识、热枕,以及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地方。图书馆就是最好的起点。
不过可别以为把孩子带进图书馆就可以交差了事,我们还必须提供导览服务才行。
挑选文学作品
帮孩子挑选好书的方法很多。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分享你自己爱读的书,继续享受这份阅读的乐趣。
是让个别的孩童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他们每个月都会写读后心得。
一旦克服了不安,就连成就感最低的学生也开始建立自信。我为学生们塑造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敦促他们追求卓越,同时循循善诱﹑提供正面引导。
最佳做法就是由各科老师带领学生开办读书会。从没有明文规定说数学或自然科老师不该以身作则当学生的阅读典范。我鼓励所有老师都可以试试看。
我见过许多优秀的自然﹑历史,以及体育老师开办读书会。他们挑出好书,让各班学生自行选择。这些读书会大都有固定聚会时间,通常在午餐时或放学后。每读完一章,大家就讨论一次。
读书会的学生都是自愿参加的,因此带读的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充满热忱的学生。孩子们在读书会上认识了来自不同班级﹑想法相近的同侪,友谊在聚会中滋长,教师们则在不同于上课的环境中和学生建立连结,从而巩固教室内的师生关系。读书会是让所有相关者每周共度一﹑两个小时的绝佳方式。人人都是赢家。每个人都出于正确的动机而阅读。
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他们一起读书﹑讨论。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
赋予意义
学童们读本书的理由经常让我讶异不已,例如,「因为这本书在书单上,所以老师要我们读。」「测验会考到这本书。」「我必须看这本书,这科才能过关。」从我们为什么要孩子阅读的角度来思考,这些常听到的答案全都太离谱了。
乐在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连结,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他们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连结,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
我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并未列在我们加州的课程标准上。身为父母和师长的我们必须谨记,即使置身在这样的文化当中,培养孩子终生阅读习惯的可能性仍是存在的。
阅读评量可以从标准化的测验分数开始,但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们在发自内心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笑声和泪水可能不会列在各州的阅读目标上,但却是第56号教室的标准。这些孩子们终生阅读,为人生而读。
四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普遍来说,现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不过这也难怪。由于经年累月的欠缺练习、劣质教学、简讯传输、伊媚儿火星文,以及我们这个分明推崇文盲的文化,现在大多数的学生连一个语意连贯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更不用说作文或报告了。这样的结果应该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为人师长、父母的我们要负起责任来。纵有重重的阻碍和障碍,我们也要找到能提升孩子写作能力的策略和活动。出的英国哲学家暨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写道:「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精确。」我要我的学生有精确表达思想的能力。我要他们善于写作,不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好的写作能力令他们终生受用;申请大学时派得上用场,找工作时也派得上用场。我用以下四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步骤一 写作之始:文法
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文法练习开始,学生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在点名以前,在收回家作业以前,在分心去想其他事情的机会都没有以前,孩子们已经在做文法练习了。我会和他们简短地道声早安,告诉他们接下来的一天有哪些令人兴奋的内容在等着他们。
但是我们一定会在八点零一分之前,当其他班级的学生还悠哉悠哉地从我们教室旁漫步而过的时候,进入状况。
孩子们想在课堂上写完功课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称为「恐怖重写」的东西。之所以有「恐怖重写」这个构想,是因为以前的学生曾抱怨,上课时交的作业,不管是哪一种,最后都脱离不了下列三种结果:作业发回来了,分数很高;作业发回来了,分数很低;作业根本就没发回来。
在第56号教室,学生们不会拿到低分。我要求学生至少要答对九成文法题才算过关,否则就重写。没有处罚,也没有羞辱或类似的事情。我只是要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写作业,直到熟稔作业所练习的技巧为止。在一年开始时,班上差不多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写文法作业。到了第二周,只有两、三个学生需要每天重写作业。
隔天早上,在学生做新文法作业时,我指派的小老师会收取前一天的作业,并在下课时精确地订正作业,列出「恐怖重写」名单。当名单贴在教室前方时,正确写完作业的学生会发出非常兴奋的叹息声或得意地大叫起来。我最感动的部分就发生在几分钟后,在欣喜和失望都结束后,
熟稔作业上文法技巧的学生会坐到不会的同学身边,帮助他们回答不会的题目,同时鼓励对方在当晚或隔天有更好的表现。
步骤二、三 每周作文和每月读书心得
「每周作文」和「每月读书心得」这两项计划在设计、评分,以及教学方面的难度,都比文法练习更高。但是学生可以透过这两项计划学习时间管理,同时加写作技巧。
每周作文
我在每个星期五都会出「每周作文」的作业给学生。这些短文大约一页长,题材包罗万象,从严肃到好笑都有。我可能会在这个礼拜要孩子们权衡《人鼠之间》中乔治杀死蓝尼的决定,隔周则要他们想象如果喝下隐形药水,会想在药水发挥效力的二十四小时内做什么,并且把想法整合成一页长的作文。无论作文的主题为何,交给我的作文都必须符合文法、拼字、句构,以及组织正确等原则。我要他们的写作是精确的。
在星期一早上之前,我已经细读过每篇作文,学生在发还的作文上可以看到对他们有帮助的评注。如果我要他们认真写「每周作文」,我就必须让他们知道我重视他们的写作。
我还会利用周末做另一件我认为极为有效的事情。我会选出几篇作文,把批改之前的文字(包括错误和其他部分)原封不动地打出来。在星期一早上,我不给学生出文法作业,而是请他们阅读上周交给我的两、三篇文章。当然,我会先将作者姓名删去,避免尴尬。
学生们的写作在几个礼拜内有了长足的进步。透过阅读同侪的作品,他们开始懂得如何区分写作的优劣。在学年结束前,我带的五年级生已经很少出现拼字、文法,或句构错误。甚至能巧妙运用不少更细微的写作技巧,例如避免垂悬修饰语(前后子句的主词不相同时,主词要保留下来;若是不小心删去时,被修饰的词就会找不到主词修饰,像悬挂在半空中一般)。我没有做任何事情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我这个老师还不够优秀,做不到这一点。但是透过经常的写作和阅读同侪的作品,孩子们的写作进步了。而且他们也乐在写作。
每月读书心得
和「每周作文」一样,「每月读书心得」也是既能让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又能增进写作技巧的有效办法。
在读书心得方面,我指定学生阅读难易度较低的书籍;我在课堂上带读的书本难度太高了,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自行读懂。
步骤四 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
「少年创作计划」不适合怕苦的人。它很难成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而且可能会把人累垮。
「少年创作」的构想并不复杂。基本上,每个学童都有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一本书。
我会在每周选两、三个下午拨出三十到四十五分钟给孩子们创作,并利用每次创作时间和五、六个学生们讨论。我要他们讲述正在写的故事,并且把已经完成的作品给我看看。这么一来,我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帮他们改正文法和拼字错误。所谓预防胜于治疗,这么一,来最后编辑校订时就省事多了。我也和小小作家们谈他们创造的角色。孩子们往往会把重心放在故情节,而忘记好的故事通常是环绕着我们所关注的角色而发展的。我一方面确使树林成为充满魔力的地方,一方面也提醒孩子们多着墨于走进树林的各个角色。
偶尔,我会请班上的学生们三到四人一组,分享彼此的故事并互相订正写作错误。这么做对每个人都有好处。订正者在助人的过程中学到更多写作相关事宜,作者得到建议,而我则省下时间,因为草率犯下的错误都已经在最后交稿前排除了。
写作和编辑完成后,孩子们故事存成计算机文件,并在部分版面留白,作为插画之用。绘画的部分另外进行,完成后再贴到书上。如此一来,孩子们可以试画各种图案,最后选出最适合的贴在打印出来书稿上。孩子们设计的图片充满创意,有的会在翻页时跳出来或打开,有的则让读者们赞叹不已。
书籍的装订可以请店家帮忙,不过我比较喜欢在课堂上装订。孩子们用硬板制作书的封面,利用自粘薄膜、胶水、护条来装订。这很费工夫,但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从头到尾完成一本书的感觉。
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
数学的研究是门极端的科学,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当被问到对数学有何感觉时,会耸耸肩表达中立意见的学生非常少。
现在的学生为准备考试而忙得不可开,对数学往往没有确实的理解。因为标准化测验对各校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所以学生就反复练习着乘法表和只以计算为基础的解题方法。老师们还教学童解题「技巧」,导致学生虽然会算正确答案,却搞不清楚自己突竟在做什么。唯一的成果就是,他们的测验成绩很好,大家都很高兴。
但这不应该是我们教数学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孩子了解数学的威力,明白数学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趣味无穷。只训练学通过考试,就像依照巴甫洛夫学说训练狗一样(将人的心厘和精神、一切智力行为,以及随意运动,都视为对信号的反应),只会让升上中学就开始讨厌数学的故事一再重演。
我发现数学课其实需要有更有效的教法。无论我教的是什么技巧,我都以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出较少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因为我没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基础运算,所以有时间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各位可以在各个班级里、家里的餐桌上,或是开车接送孩子们的途中进行以下三项活动。
Buzz
孩子们和我都喜欢玩 Buzz,这是个十分钟长的数学练习,可以有各种变化,我每个礼拜都会和学生玩上好几次。全班起立,我随便选一个数字——假设是3好了——他们不可以把我选的数字大声说出来。在游戏过程中只要出现3,就要用 Buzz 这个字来代替。接着全班开始数到100,学生要依序念出下一个数字。例如,如果选3当 Buzz,第一个学生会说「1」,第二个学生说「2」,第三个学生说「Buzz」,下一个学生则说「4」。下一个说数字人是由我来指定,而不是按照顺序。这么一来,玩游戏的时候个要专心注意下一个数字。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你可以加入新的元素(例如:乘法或分数)来挑戢他们。举个例子,如果禁忌数字是6,那么孩子们可以这么玩:我们也可以换另一种玩法,例如,不让学生说质数。你会看见他在心里默默运用着四则运算的规则,然后说出数字或用 Buzz 代替。
心算暖身
雷夫:好,孩子们,每个人心里想着7(他们照做了)。
乘以4(孩子们默默地想着28)。
加倍(56)。
减50(6)。
给我看答案。
学生们立刻把6的数字砖拿起来。
我很喜欢把其他主题加到心算游戏里。我们想要孩子们知道的数字是那么的多。
雷夫:从美国的州数开始(50)。
加上一打(他们现在想着62)。
减去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数(孩子们减去9得到53)。
加上半个月的周数(有二周,现在孩子们得到55)。
除以11,然后给我看答案。
每个学生都把5举起来。孩子们能在脑中牢记这么多的信息真让我感到讶异。
雷夫:从一加仑有几品脱开始(8)
加上棒球赛的局数(17)
乘以公分之于公厘的倍数(170)
减去美国参议员总人数(70)
减去半打(64)
给我看平方根。
数字8闪电般快速出现。
在学年结束之前,我班上的学生学会了公制单位、分数,以及各种帮助我们记忆科学、历,史以及文学的数字。这个简单的小游戏帮孩子们热身,让他们开心又充满活力。在专注于当天要学的技巧之前,他们已经充分做好学习的准备。
我见过优秀的老师们利用这个游戏加强学生的几何和三角函数、元素周期表,以及美国历史中的重要日期。它玩起来简单、花的时间也不多,而且孩子们乐在其中。许多学生也会自己玩这个游戏,并替全班设计问题。
玛克库克数字砖问题
玛克库克为各个程度的学习者研发了书籍和课程。她所贩卖的「任务卡包裹」里有二十个独一无二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是针对某个特定技巧和搭配数字砖进行心算练习所设计的。
最基础的任务卡是设计给年幼的学生学数数儿用的。卡片上有动物或物体的图像,图像旁边则有一个让学生放入正确数字砖的方格。在每张卡片上,这十个数字砖不能重复使用,以便学生自行更正。如果孩子认为数字3是答案,但是数字3已经用过了,那么他就知道有地方弄错了,接着根据这些线索去移动数字砖,不需要画掉或清除答案更高阶的任务卡着重于算数或其他技巧。每张卡片所教的内容并不只是基础的计算而已——卡片特别之处是,学生在玩的时候必须针对一系列的任务进行评估。
下图的卡片范例上有五个题目。记得:学生手上有十张数字砖——每张数字砖都有对应的方格。请看范例左下角的题目。我们可以用4和3来解题,因为 4×8=32。但是,这题也可以用9
和7来解,因为 9×8=72。学生必须同时解开五个题目,才能找出每个数字砖究竟该放在哪个方格。正中央的题目有很多种解法,因为0被任何数字除都等于0。做题目的人被迫尝试多种解题组合,直到发现和个别空格相应的正确数字砖为止。经验、能力兼备的学生马上就能看出右上角的题只能用1和8来解。虽然 0×8=0,但因为0的砖块只有一个,所以这个答案不可能是对的。
反复练习到亳无乐趣可言的学生不是知道答案,就是不知道答案。相对于此,玛克库克所设计的课程既丰富又有深度,提供我们另一种选择。她的教材确实丰富了数学课。在帮助落后学生复习基础概念的同时,也让程度好的学生有所成长。很多五年级生都会做分数相加的题目,但是他们能把每一块数字砖都派上用场,找出三组相当于 1/4、1/3,以及 1/2 的分数吗?玛西的工具强调数学的乐趣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此外,玛西的课程大多包括了多样化任务和多组数字砖。我常常让三个学生一起用三十块数字砖解题,每块数字砖都要用到一次。如此一来,孩子们不只做了数学题,还学着分工合作。他们学习倾听彼此的意见,也从中增进沟通技巧。突然之间,这项作业超越了数字的世界,孩子们发现他们置身于一个魔法天地。在那里,勤勉、思考,以及快乐合而为一,创造出我们理想中的高质量教育。
显然,数学题和游戏只是个开始,但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孩子如果想在未来持续在数学这一科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真正爱上数字才行。
理解测验和学习
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
不管我们班的学生事先不知道会出什么题目,他们仍然在测验时有很好的表现。我们看待测验的态度是很严肃的——本班班训中的一条,就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不过,我们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特定测验。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
读书也是一样的。我教我的学生: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所以他们知道,要达到有效读书目的,就必须「模拟考场情况」。
父母和老师可以透过讨论考试结果来帮助孩子,让孩子明白「行动」和「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当全国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测验时,我们往往会在孩子身上施加过当的压力。这不但让们过着悲惨的生活,也降低了他们做出最佳表现的机会。
有些老师对学生说,他们的未来决定于测验的分数;有些老师提醒孩子们,表现不佳会让父母与老师颜面扫地。在第56号教室,我会告诉孩子们几件可以帮助他们放松的事情,在考场上才有更好的表现。
首先,我要他们告诉我,以前他们考不好的时候老师都怎么发飙的恐怖故事,我们常常讲到笑翻天,这么做有助于放松。
接着,我向他们说明一个重要的概念:测验就像温度计。它是一项测量工具,就这么简单。只是它测的不是温度,而是对某项技巧的理解与否。我提出一个问题:
要是他们某次数学没考好,会有什么实际结果?他们的未来是不是完蛋了?隔天太阳是不是照样升起?孩子们需要了解,一次没考好并不代表世界末日了。爸妈还是爱他们的,我也是。
如果学生在某次乘法测验中表现不佳,这只代表着一件事情:他还不了解这个技巧,而我很愿意再为他讲解一次。
回到「信任」的主题上来看,我说到做到。我前后一玫的行动让孩子们知道我不会放弃他们,也不会因为某一回测验的分数而生他们的气。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孩子们安全渡过分数的陷阱。
父母和老师必须牢记在心,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我们的目标是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尽可能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体。身兼教师和父亲角色的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改进当中,我用自己过去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衡量我的成功或失败,从来不拿自己和另一个老师或其他父母相比。
提升应试技巧
让孩子们知选择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在正确答案以外的其他选项很少是随便填写的。设计考题的人都是预测学生会在哪里犯错的专家。当孩子们在解题过程中出了错,然后看到选项里有他所算的(不正确)答案,就会认为自己一定没错。我们班的学生喜欢扮演侦探,「找出」以及「回避」潜在陷阱的过程让他们乐在其中。
如果数学科测验有二十道选择题,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会视之为八十题。他们的任是找出二十个正确答案和六十个不正确的答案。听见班上学生在标准化数学测验中发出的声音,总让我情绪异常激动。最常听见的声音是发现陷阱的咯咯轻笑。因为孩子们很爱这种识破测验陷阱的感觉,所以才会在发现一个又一个陷阱时忍不住笑出声来。
提升应试技巧的下一个策略,与订正模拟考题的答案有关。我们不能只是说出答案让他们自己打分数,而错失了强化孩童能力的良机——「订正答案」就是一个好机会。
在第56号教室订正答案时,假设我问第十七题的答案是什么,学生都不准只回答C,回答的人必须解释选C的理由,并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不选其他答案。这么一来,孩子们被迫检视、考虑、分析该考题的所有选项。如果我们改的是「阅读练习」,孩子必须告诉我他选A是因为「可以在第二段第三行看到问题的答案」,他还必须说明为什么其他的答案是错的,以及其他选项的用字遣词如何让不经心的学生掉入陷阱。
以口述方式批改模拟考分数,等于是带着孩子们预演考场上的独自思考过程。从而有效模拟了考场情况。我们必须经常敦促孩子们多多运用批判性思考的肌肉,要求他们省己在课堂上说出的答案提供合理解释。在对待模拟考的严肃态度中,孩子们会用相同的魄力一一击破真正的考题。
这样的魄力将成为他们的一部分,而他们所发展的应考技巧也将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和其他同样聪明的学生们相比,他们总是略胜一筹。
我总是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不会有人问他们第56号教室所重视的议题:「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门为什么会如此漠视这些人生重要课题?或许是因为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难度却很高。然而,我们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学生,就必须正视这些议题。
在一个课堂中强调「测验分数代表你」的年代,身为大人的我们必付出更多努力,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漫游世界
近年来,因特网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一项宝贵资源。众多网站都提供精美地图,其中www.worldatlas.com 是我的最爱。这个网站的设计很简单,是由世界每个地区的略图所构成的,而每张图都可供打印。它还有以编号取代地名标示的地图和配套练习题。
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我们每天会花十到十五分钟用该网站上的工具来学习和游戏。
我们依照地区的复杂性,来决定用多少时间来学习该区块。比方说,南美洲相当简单,非洲和亚洲显然较为困难,因此我们可能只用短短一个星期介绍南美,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认识非洲。
在学生学完世界各国、知道国名的拼法之后,我们会玩一个深得孩子喜爱的游戏——「小组积分」。
玩法是约六个人一组,组员肩并肩地围坐在课桌上,不能看地图。我一开始会在教室内走动,问各组简单的问题,答对可以得到一分。例如:位于俄克拉何马州正南方的州叫做什么(德州),列举滨临太平洋的五个州(阿拉斯加、华盛顿、奥瑞岗、加州,以及夏威夷),列举两个和佛罗里达相邻的州(乔治亚和阿拉巴马)。各组成员听到问题以后会先讨论再回答,这么做可以同时练习「团队合作」、「倾听技巧」,以及「协商让步」。他们必须在脑中建构一幅地球全图,将上面的国家化成自身知识的一部分。
累积得分达二十分的小组可以得到「奖金」(详见第十一章)。这个小游戏优点之一是,就算某组先得点,其他组仍有得到奖金的机会。得分达到二十分的小组可以先领取奖品,之后再从零开始累积点数,他组则继续答题,直到分数累积到二十分为止。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会相互对立,各组都只想着如何答出正确答案,而且好的回答往往能赢得对手的掌声。「小组积分」的得分会累积一整年;这个游戏会一直继续下去,就像历史一样。
提高挑战难度
在各组连续答对几个一分题之后,游戏的挑战生会分两方面提高。
首先,题目的难度增加。
例如:列举十二个和加拿大相邻的州:列举和内布拉斯加相邻的六个州;位于阿根廷西方的国家叫做什么。请记得,孩子们是在看不到地图的情况下作答的。
另一种挑战是不针对特定组别提问,而是开放让全班学生答题,我称之为「举手抢答题」。不过,我附加了一个叫做「得四扣七」的重要规定,也就是答对得四分,猜错倒扣七分。这么做是要强迫学生先思考再说话。我们都见过很喜欢抢第一、引人注目、胡乱喊出答案的学生。学生一旦学会三思而后行的技巧,在学校和人生中的每个领域都会有更好的表现。
学习的延伸
授课教师可以把课程变得引人入胜
一个科目是单调乏味或是引人入胜,授课教师往往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这种情况又以社会科最为明显。多数历史课都从某种教科书开始,然而,就算教科书编写得再好,也不可能把每一个事件照顾得面面俱到,让学生们能够时时感受到读历史时应有的高度相关性、兴奋感,以及乐趣。好的父母和师长会使用额外的教材来补充教科书的不足。
利用影片进行教学
比方说,「影片」就是一项帮助学生喜爱和了历史的有力工具。在第56号教室,我会用大屏幕来介绍每一个节日。我们不用观赏影片的方式取代日常课程——影片会在放学后播放,让孩子们对课堂上所介绍的历史事件有更多认识。就像有声书一样,老师也不该趁播映影片时偷闲。在放映影片之前,我会提早在教室的「近期上映栏」公布片名,让孩子们开始期待,也会事先讲解他们可能看不懂的片段,帮他们预作准备。在 DVD 还没开始放映之前,孩子们都已经准备好要乐在其中了。
一般而言,美国学童对劳动节几乎一无所知。根据我的保守猜测,本校学童99%不知道为什么要庆祝劳动节(这些学童的父母有99%也是同样的情况,这是另话)。我认为他们都该要知道才对。
为此,除了阅读劳动相关历史和认识工会,我们还观赏了各类影片。有些片子是让全班在放学后一起观赏,有些则给学生借回家。马丁瑞特的《诺玛蕊》、约翰塞勒斯的《暴乱风云》,以及伊力卡山不容错过的经典作品《岸上风云》都能引导孩童们去思考「劳动」——不只是它的历史意义,还包括它和我们今日生活的关联。如果你想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不妨放映卓别麟的哑剧《摩登时代》,这是介绍他们认识卓别麟的才华(大多数孩童不知道卓别麟是谁),同时也了解工业革命阴暗面的绝佳方法。
「纪录片」也是绝佳的学习媒介。第56号教室的五年级生每年都会在上到南北战争时,看完肯恩柏恩斯的代表作《美国内战》。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大量的史实,也可同时学习演奏该系列中悠提动人的南北战争时期音乐。此外,《历史频道》和 A&E 电视网络公司的《名人传记》系列,也都提供了为数众多的优质纪录片。我通常会把上述纪录片的拷贝借给学生回家观赏。孩子们需要一个认识历届总统、各国发明家、探险家,以及各领域杰出人物的途径,但是他们往往在放学回家后浪费好几个小时收看没营养的电视节目或上网打屁。何不给他们机会和怀特兄弟或金恩博士共处一小时呢?对孩童而言,优质的纪录片能启迪心灵、增广见闻,并树立成功典范。
利用历史小说文学来学习
我也利用「文学」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身为国小老师,我认为教导学生认识北美原住民是非常必要的。狄布朗的《魂断伤膝河》诉说了印地安战争(指一七七五年到一九一七年,美国民和联邦政府与原住民之间的冲突)悲剧的一页沧桑史,为数众多的文学作品(包括非小说和历史小说)都描写了「哭泣之路」(切罗基人被迫迁往美国东部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的悲惨旅程)伤膝河(此地曾发生伤膝河战役,导致苏族印地安人遭到大屠杀),以及红云、疯马等伟大酋长。
每个程度的学生都找得到适合自己的优秀历史小说。身为父母、师长的我们有责任把《自由战士》、《Across Five Aprils》、《杀手天使》,以及《行军》等书交到一个个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手里。对历史的热爱是培育出来的,而我们必须负起点燃这份热情的责任。
这些孩子不是天才。他们很寻常,就像他们的老师一样。他们是靠着用功和接触各项超越基准的活动,才变得如此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