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在写文章时会不自觉地陷入“发呆”。并不是我故意浪费时间,而是脑海中真的一片浆糊,不知道该从哪下笔。
这种“空白感”常常困扰我,但追根究底是因为我输入得太少了。特别是在挑战日更之后,会发现没几天就无话可写了。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输出,而输出的前提是必须拥有足够丰富的输入。
就像一座蓄水池,没有足够的水源注入池子里时,这个池子终究会干涸。
写作也是如此,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阅读、思考和体验作为积累时,哪怕你坐在电脑桌前,手指敲击键盘,也难以流畅地表达。就像要用一桶水浇灌整个花园,心有余而“水”不足。
即便有时候勉强写出一些内容,我也常感到这些文字还不成熟,还不够深刻,还不具备发表的条件。
这样的不安来源于对自己创作的要求:不仅仅是为了写而写,而是希望写出的内容能够真正有价值,在打动读者前先打动自己。
输入和输出其实是一个双向循环的过程,中间还包括思考、琢磨、处理、再思考、再琢磨、再处理。
没有广泛的阅读、深入的思考和丰富的生活体验,输出的文字就难免显得空洞。
相反,只有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见闻、知识和情感,我们的写作才能自然流畅,观点也才能更有深度。
就像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输入的内容越丰富,处理的次数越多,输出自然就越有力量。
所以,当我陷入发呆找不到写作方向时,我意识到,这是在提醒我:我需要更多的积累。
我需要阅读那些充满智慧的书籍,倾听他人的故事,思考更多的议题,甚至亲身去体验生活的起伏与变化。
所以,发呆并不是失败,它只是提醒我们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首先要成为一个耐心的学习者,一个渴求知识的探索者,一个勇于体验的实践者。
只有当你积累了足够多的“水源”,写作之路才会源源不断地向前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