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第14天作业:《如何运用元认知:理解后真相时代》
一、后真相:一个让我不理解的概念,真相就是真相,还弄出一个后真相,它与真相的区别在哪里呢?我回看了罗胖的跨年演讲的文字版,针对罗胖的这个词语,仔细的思考着,罗胖的表述是:“后真相的意思是,不是没有真相,而是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情绪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事实。”OMG,第一次听被震惊了,什么?还有这样的情况吗?人们一直很看重的就是事实,认清事实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认清后能够从这个事实中总结出一些列的经验教训,更好的指导自己将来的学习、规划和发展等,而罗胖现在却说不重要了,还是挺颠覆的自己的观点的。那如果事实不重要了,那人们靠什么来认知这个世界发展,靠情绪,可情绪这东西更加的不靠谱,动动就闹点情绪,这怎样去客观认知世界呢?人类还怎么样去发展啦?
我觉着只是一种刻意过分强调了“后真相”的作用,包括这个后真相应该是有一个限定范围了,不是对于所有事物试用,这个后真相跟多的侧重在意人类对于社会事物的一般认识,不能扩张到自然界客观存在。比如,水收重力影响而往地处流而不会往天上飘,这个事实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因为是后真相而改变。
这个引申到对于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的哲学思想:唯心论和唯物论。
二、元认知。
1、我的理解是元认知与自我反省是有很多关系的,一个人能够经常的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是为何这么想得,而自我反省与记忆“回溯”是密切相关的,做了事情之后会回忆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回想自己当初所见的情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尝到的,回想这些感官的刺激对自己的产生了哪些的影响,这个过程我是称为记忆回溯,一般人是很容易做到这一点的,除非是7秒就忘的鱼儿。我自己一直都有这样的思维习惯,会回想过去的一些遇到的细节,当时我找不到好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所想,知道李笑来老师提出了“元认知”这个概念,我才恍然大悟。
2、提升元认知的一些具体方法。以写这些评论为例,我自己总结了三点。
1、我是很认真去思考这些问题的,一开始是不理解“后真相”的概念,于是去找了罗胖的跨年演讲的原句来阅读,我发现的这样的情况:第一次听他讲的时候,我马上就接受了这个概念,就是很下意识,没有经过思考的那种,我就以为我自己已经可以了解这个概念,可是等我这次再回过头时候,我发现自己其实不是很了解他的“后真相”到底值得是什么意思,再看他提出的几个例子,我还是不是很了解,我自己的感觉就是一个很饿的人吃着一个包子,吃完你后,店主问我:“这包子好吃吗?”,我很自己的说“好吃。”店主再问:“哪一点好吃呢?”我就愣在哪里了,完全答不上来的,因为没有深入去思考啊,可以说是左耳进右耳出的。那从这一点我总觉出来的是,我自己的思维方式是直觉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更多的成为后知后觉者,那提升方向是刻意练习,让思维过一下脑袋。
2、 从罗胖举得例子来看,我认为这个“后真相”是有一个隐含的限定范围的,在这个范围内有用,突破的范围就没有用,这方面的例子牛顿的三大定律只适合在宏观低速的物体运动,如果是光速或者是量子运动就不适应。这个限定条件是:“后真相”只适合在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上,特别是一些热点的“八卦新闻”之类的。自然界就不适用了,它才不管你是真相还是后真相,它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从这点来看,我是有一种辩证看待问题的角度。这样的辩证去看待问题,虽然是比较全面,但是有时候回很难的去做抉择,表现的会优柔寡断,不够积极和主动,不敢去做一些担当。那提升的元认知的方向是:当断则断,不要太多犹豫。
3、我会去查证一些资料,主要是一些概念,比如“情绪”,“认知”,“客观存在”,“物质”,“意识”等,对这些概念的查证,让我对于思维有一些从新的认识,高中或者大学时候学习的哲学知识,这让我想起“唯物论”和“唯心论”。“物质”和“意识”的两者关系,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最大区别。唯物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唯心论:意识第一,物质第二。我们接受马哲教育是辩证唯物论的,那么我开始相信的是唯物论,也算是一个很根深蒂固的观念,可是后来进入社会工作后,特别是遇到一些挫折之后,不在很坚定的相信唯物论,慢慢的转向了唯心论,有时候回开始相信“宿命论”了。然后,我发现我接触的一些朋友也有这样的转变迹象,慢慢的从坚定的唯物论动摇了。这个时候,我又开始明白了,人的思维是很复杂多变的,同时它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甚至很多的时候会出现自我矛盾的情况。那元认知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体中保持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元认知能力高相对容易,能力低就比较难。那我目前的状态是暂时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元认知能力还是可以的。
写了这一段文字,反省自己,还是很有收获的,这个就是老张所说的:不管什么真相还是后真相,能够提升自己,让自己正确成长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