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和姐姐都选择了能早点工作的中专学校。
上班后,为了弥补未上大学的遗憾,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我选了有十四门课程的新闻专业,买了书本,用了三年业余时间考完全部课程,获取大专毕业证。
之后,继续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本科学习。
诸多专业课程虽然自学的辛苦,但靠着自律勤奋,多加背记,总还能充满信心地努力下去。直到遇见待考科目《大学英语》。
四年铁道通信的专业学习几乎和英语绝缘,待到毕业时,英语荒废的程度甚至不及初中。那时的我,和自考本科的英语之间,差着六年的阶梯:三年高中、三年大学。
摆在面前有两个选择:
选择一:依据自考委员会的政策,35岁以上考生可以通过加考三门专业课的方式免考英语。这意味着那个年龄的我,至少还需要再等十年才可能获取本科毕业证。
选择二:现在学,持续考。
我不想等,于是选择“二”一把。
第一次对着本科自考英语书时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上下两册,如同两块厚实的砖头。
打开上册书本的第一篇课文,除了is,or,the,she等代词和连词,80%以上的单词我都不认识!
更不要提语法!我不认识它们,它们崭新的面孔更不认识我。
那个时刻,我对“一窍不通”这个成语有了深切的体会。
对我当时的状态,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傻眼”了。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蒙”了。
单词都不认识,怎么读?
读都读不下去,还遑论什么理解?
基本理解都没有,还想考过去?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于是,就用最笨最原始的方法,开始大量背单词。
手抄,笔记,口读。晨起时,临睡前。写纸条,抄词典。
咬着牙,一点点啃,一点点学,但成效甚微。
半年后,参加第一次英语科目考试。
毫无悬念,没通过。
因为在意料之中,所以打打气,继续学。
背单词的同时尝试着学习语法,但很多句式怎么看都还是不懂。最艰难痛苦的时候,绞尽脑汁都做不对,费尽心力都记不好,灯黄黄,人暗暗,常常几近崩溃地将课本摔掷到地上,然后一个人趴在桌前,放声大哭。哭完了,脑子清醒了,擦干眼泪鼻涕,捡起书,继续学。
半年后,参加第二次英语科目考试。
心存侥幸,但,还是没通过。
连续两次碰壁,意识到单靠自己死记硬背毫无方法可言的傻学不可行。我向单位的大学生陈述现状,请求指点。对方中肯建议,要从高中英语开始补,因为大学英语主要是扩大词汇量和阅读面,而语法的重点和精华都在高中课本,不要妄图跨过高中直奔大学。
尽管当时心下惊恐无比,我还是硬着头皮,以死猪不怕滚水烫的心态,找来高一至高三的英语课本,又从同事那里借来大学英语1-6册教材,从头开始补。补语法,补句型,补词汇量。
遇到自己琢磨不透、理解不了的语法难点,就主动向他人求教(在此感谢为我英语学习提供帮助和指点的“雷锋”,我每年都在心里默默地为你送祝福!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好了,不要唱出声来)。
期间,依然会有学到崩溃、累到哭泣的时刻,但次数越来越少。
半年后,参加第三次英语课目考试。
忐忑不安,然而,终于通过!
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终于攻克下曾让自己近乎绝望的战斗堡垒。长这么大,直到今天,再也没有哪一门课程,会让我付出如此多的心力、痛苦,以及泪水。
在历时数年的专、本科自学考试中,我最最开心的时候,印象最为深刻的时候,不是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而是科目考试结果出来后,我终于获得英语考试成绩合格单的那一刻!
小的时候,我妈总说我做事情“三分钟热度”,没有长性。
曾经,我也一直是这么以为的,并为此深感自卑。
直到工作后,利用业余七八年的时间坚持考完了专科、本科所有课程,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是一个有毅力、有韧性的人。
自学考试的圆满收官并不会对我的命运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却会给我的人生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向的方面显而易见。
譬如,圆了初心所愿。在客观环境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自学提升学历,算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己的缺憾;
譬如,形成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规划能力;
譬如,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譬如,形成较高的自律性。
然而凡事都有正反两面。长年自学考试的日子,在带给我积极面向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作用。最突出的,便是长年制定学习计划时间表并严格遵循计划推进的习惯,在自考全部结束后,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我的生活。
我习惯性的事事计划。但凡涉及方向性目标性的事情,都会制定计划推进落实表,且在内容和时间上具体到月、周、天,甚至小时。这样的弊端在于,工作和生活永远都不会象书本那样,印刷出来后固定不变地待在纸面听从规划。现实生活常常会有始料不及的意外产生,工作任务往往会有计划之外的状况发生。因而原定的计划和步骤就极容易被打乱,从而引起个人心理上的焦虑感和挫败感。
这种以严格的时间规划生活事务、让自己紧张到无法放松的状态持续了两三年之久,可谓身心疲惫,我也在那时逐渐意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之后,我开始有意地控制和矫正自己。不订目标计划,不排时间进度,让自己慢慢地从时间把控的焦虑中挣脱出来,学会去放松,去娱乐,去做一些以往觉得浪费时间不愿去做的“堕落的”事情——包括随心所欲的看电视看电影、自由自在的闲逛、轻松安逸的听音乐、颇费周折地做一桌丰盛的晚餐等等。
初始,会有一种浪费时间的“罪恶感”,但强忍着,让自己一点点调整,逐步适应让生活和身心尽可能放松下来的状态,从而学会享受生活,体味快乐。
现在,我还是会有小目标,小梦想(这些大家基本都有,否则,借一句周星驰的话,“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但都是在心里有个粗略的想法后,便轻松笃定地向着那个方向走。得之,我所幸,失之,我所命,不再为其间的波折起伏焦虑不定。在感到自己的弦绷的稍稍有些紧时,就立刻提醒自己放慢节奏,调整心态,停一停,缓一下。
因为明白了,所有的计划和安排,不过是为了让我们实现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最终将自己变成一个兑现表格的工具。
那些年勤奋自学的时光,是一次心灵的磨砺,是一段孤独跋涉的路程。
有得有失。回头去看,可以肯定的是利大于弊。
因为没有那些往昔实现心愿的努力,就不会有日渐从容的现在。
如今,在朝九晚七上班、一日三餐忙碌的平凡中,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里,我会不断有新的小心愿、小梦想。也许是完成一幅谋划许久却迟迟不敢动笔的画作;也许是开启一场说走就走远行他处的自在旅行;也许是潜心修炼着手进行一本新书的写作……其实,具体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一颗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活泼泼的心。在前行的路上,尽可能的放松心态,不一味着急赶路而无法欣赏沿途的风景。
如同那句古老的印第安谚语:别走得太快,记得等一等,好让我们的灵魂追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