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决心报了英语培训班,下班后没什么事的话,不是去健身房运动就是去英语教育机构上课,由于机构离得有点远,走路加坐地铁40分钟到1小时,从下班过去到学完回家花在路上的时间,有近两个小时。心想来回的时间成本这么高,所以一般都是预约两节课连着上后再走。
如此一来,我往往是没有时间吃饭的。下班后直接去上课,上完课赶着回家,又累又饿。
这样的我,看起来,好认真,好努力,好上进的奋斗青年一枚。
可是,也只有我才知道,拼命三郎背后的所得所获。
有时候,给自己安排很多的任务和计划,把时间塞满,可能所起到的作用只是麻痹自己而已。所达到的效果,也只是如这句谚语所说的: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忙起来的我根本无暇去关注生活当中的琐碎和烦恼,就好像定好的闹钟一样,时间到了该干嘛干嘛,然而忙得晕头转向,付出和收获却不会成正比。
因为有的努力只是表象而已,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只是假装很努力。然后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我近期反思的一个问题。
中国式的教育里面,大多数的人,都已经习惯了被安排被计划,少有人能够自主安排,独立地把一件事情做好。上学时,我们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写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复习着老师划出的重点,迎接着每次的考试。我们的创造性思维、逻辑能力和想象能力,几乎从来不受训练,就是机械化地重复着上课下课考试成绩,习惯是可怕的力量,一切慢慢会被固化。
那些少数出类拔萃的优秀者,他们往往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成功没有捷径,都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方法真的很重要,否则所谓的非常努力真的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往往由于得不到正面反馈而努力得满腹委屈,到最后还是以放弃告终。
说回我的英语学习。
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到大学,应试教育下英语学了十几年,已经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单词储备,只是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主要还是为了能够交流,通过对听说读写的运用去触及背后的思维和文化,我现在主要就是想学后能够用于日常交流,于生活场景,工作场景和出国旅行等都没问题。这就是我的目的。
然而我发现自己学了半年多的英语学习陷入形式主义的原因就是,由于自身没有持续性地输入新的单词储备和练听力外,因此去上课往往也开不了口,所以就算时间久了,效果也是不大的。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
一发现,还真的挺沮丧的呀。
因为,花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在上面,去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满满的挫败感。
其实,学英语这件事情只是一个例子。
在生活当中和工作当中,陷入形式主义努力的情况,还有很多。
当你觉得自己明明已经花时间花精力,投入很多在里面,却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的时候;当你觉得自己努力得满腹委屈,苦不堪言的时候;当决心付出,却又深感挫败的时候……
你就要好好想一想了,你正在做的,是不是无效的努力,该怎么做才能直中要害,真正解决问题。
只有直面了,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千帆一道带风轻。
愿我们都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