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前,我还在玩古剑奇谭。晴雪陪着屠苏回到乌蒙灵谷,那晚皓月当空,山间有微风徐来,良辰美景。
屠苏说:
我想要走过很多地方,看不同的城镇村庄,或许还能帮一帮那些遇上困难的人。我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一起走、一起看。
从此,我便记住了这一句,当然,我也喜欢有那么一个志趣相投的人,可以和我一起走、一起看,沿途的风景,我们至少会有一个人懂。
江南,是一个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念念不忘的结果就是我必定是要去亲自看一看的。而关于姑苏,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多情而温柔的地方,在我的想象中,她满足了我所有对江南的幻想,青石板街、小桥流水、烟雨朦胧,还有撑着油纸伞丁香一般的姑娘……
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千年风霜已过,不知道是否涛声依旧?
一座千年古寺,几毁几建,沉淀下来的厚重让我景仰,可惜对佛家文化了解甚少,就更不提那些关于禅宗的认知了。大概是因为游人众多的原因,我仿佛看到了盛唐时候,寒山寺盛世天下、香火鼎盛的情景;却也少了一点古寺应有的庄严和清净,自然也没有青灯古佛、晨钟暮鼓的景象。
钟声诗韵,这才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钟声不言而喻,据说,新年夜时,这里都会敲响108声钟声,既有辞旧迎新之意,也有108次烦恼全无,吉祥幸福的祝福。站在钟楼面前,游人们排着队,等待登上楼去敲响那扰了张继清梦的古钟,“咚——咚——咚——”沉闷的钟声此起彼伏。我猜,如果眼前的这一块听钟石有灵性的话,大概会很烦躁吧。
诗韵则是说的寺内的古碑长廊,多而精美,堪称一座“碑刻博物馆”,奈何《枫桥夜泊》名气太大,他们的光芒被掩盖了下去。看着这些碑总是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会来到这里的人,大概都会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吧,那么在这千年的时光中,面对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他们又想了些什么呢?
其实,寒山寺有其独有的“寒拾文化”,无论是寒拾问道、寒拾殿、寒拾泉等,都有很多故事,但我却只能走马观花一般匆匆离去了。
虎丘
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离开寒山寺,我便去到了虎丘。虎丘之景,前人总结为“三绝九宜十八景”,确实处处皆景,但是如果没有人提点一二的话,大概就随性而过了。
山门前,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不就是孙悟空大战二郎神时,变的那座呆萌的庙么?果不其然,这就是当年的取景原型,因为大圣,心情也变得更加愉快起来。听介绍,这断梁殿在工艺上也是一绝,单檐歇山式,脊椽由左右两段接合而成,全殿不用金属构件作,不得不钦佩匠人们的技艺。
“真虎丘,假剑池”旁的二仙亭,相传纯阳吕祖和陈抟老祖便是在此处下棋,最后误入的人发生了一个烂柯人的故事。没有想到在苏州,听到吕祖的“挤仙人”的传说,还听到了老乡的故事。
剑池以幽为名,米芾为其题下“风壑云泉”四字,侧耳听风声、举目赏岩石、抬头观云彩、低头看流泉,可谓字字珠玑。而我却向来对鬼怪传说更为热衷,据说,这剑池之下便是吴王阖闾的埋葬之地,“扁诸”、“鱼肠”等三千宝剑就在墓葬之中。剑池这俯瞰犹如一柄长剑的形态,也是因为当年秦始皇和孙权都曾来这里挖剑形成的。
至于为何不发掘阖闾墓,就要看虎丘塔了。虎丘塔是苏州古城的代言人,古称“云岩寺塔”,相传唐伯虎点秋香就是在云岩寺发生的。虎丘塔是一座七层八面的斜塔,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塔高近50米,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但是神奇的是最顶层却是“正”的,并没有任何倾斜的迹象。正因如此有人说,“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到虎丘,不可不去虎丘塔”!
导游姐姐言之凿凿,因为虎丘塔恰好在阖闾墓上,一旦发掘,虎丘塔就不可挽救,于是就有了“虎丘塔不倒,阖闾墓不挖”的说法,而虎丘塔,据说还可以坚持一百年,有生之前大概我是看不到了。
拙政园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拙政园带着漫卷诗书的气质,假山长廊,花木风荷,楼阁水榭,匠心独具,一步一景,步步惊喜,这一切都侵染了姑苏城的情调。
我是从东园入园的,入眼的便是两块如人形般对望的太湖石假山,皱、瘦、漏、透的特点一览无余,据说刘姥姥进大观园所见的之景就是来自这里。而拙政园第一任园主王献臣的不肖子一夜豪赌输了园子的故事,也是让人唏嘘不已。导游小姐姐很匆忙,园子里面的人也很多,江南园子的意境只能靠我强大的脑补了。
文徵明本就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所以拙政园也到处都透露着一个文人的风骨,精致而充满诗情画意。我一个俗人,不懂园林构造的手法,只是知道自己所见之景每一处都有着巧妙的心思,如果淡化开去那就是一副中国山水画卷。
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园里的满堂荷花,已是初秋自然是见不到“一一风荷举”的可爱,只有一池即将由盛转衰的荷叶,风过之后还是有异样的荷香送来。如果是盛夏,独坐在远香堂中,凉风徐徐、蝉鸣声声、荷香阵阵,应该是非常惬意吧。
苏州博物馆
我说,来苏州不来苏博,乃憾事也!
去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必逛当地博物馆,这是我的习惯,去苏州自然也不会例外。
苏博是和忠王府相连的,忠王府内有传统的室内戏台子,也算有趣。但是在我见过陕西博物馆以及去年成博和故宫联合举办的乾隆特展之后,我觉得苏博的馆藏很一般,但是苏博本身的建筑却带给我太多惊喜,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画”的快乐。
苏博出自建筑大师贝聿铭之手,贝聿铭称她为自己的小女儿,或许苏博就是贝老的情怀吧,虽已经扬名海内外,但是贝老对于苏州的感情却是特殊的。贝老出生于苏州的书香世家,狮子林就是自家的花园,耳濡目染的他早就对中国的园林有了自己的见解,再到后来海外求学,中西结合,中式的意境和西式的冲击没有人比他更懂,所以才有了这一座与拙政园一墙之隔却丝毫不突兀的苏博。
园林讲究庭院深深深几许,而苏博却有园林的娟秀,又有开门迎客的大气。黑白灰三色成为博物馆的主体颜色,精妙的光线运用让苏博美得如梦似幻,鹅卵石上堆砌的假山构成了一幅山水画,一汪清澈见底的池水和水中的游鱼让园子灵动起来……这一切,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原来博物馆还可以这样。
我在西边的紫藤园休息了一会儿。据说,这棵紫藤还是从当年文徵明种的那棵母树上嫁接过来的,阳光透过茂盛的紫藤投下斑驳的影子,很是惬意。
平江路
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
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七里山塘和平江路,我是分开去的,有点类似却又不同。于我而言,我更喜欢平江路,他们说平江路上有苏州的历史。
白居易说,“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粉墙黛瓦、杨柳依依、青石板街、石桥小巷、吴侬软语,她们果然很苏州。下午4点的平江路已经很热闹了,河边各具特色的小店熙熙攘攘,即便如此,也可以听到时不时传出来的弹评的声音,倒像是平江路本该有的背景音一般。
那天有些暖暖的阳光,平江河畔的护栏上坐着很多休憩的人,有青春时尚的年轻人,也有闲神定气的阿公阿婆,暖融融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和谐而温暖,好像时光都慢了一样。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会有那么多名人喜欢在功成名就之后,都躲到这里来,寻觅一方静谧的小院子,看着静静流淌的平江河,终日行走在这青石板街上。
平江路也很诗意,竟然转瞬间就下起了几颗零星的小雨。成都也喜欢下雨,但是成都的小雨是阴冷而压抑的,可苏州的雨却是有灵性的。苏州一旦下起小雨就会变成那个忧愁的姑苏城,恰如戴望舒笔下那个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结尾
在苏州的时候,我住在了一个叫桃花坞的地方,晚上回去的时候楼下有个小酒馆很热闹,弹着吉他的小哥在深情款款的唱着《成都》。呵,来自成都的我在苏州的小酒馆听着《成都》……
如果时间允许,我想我大概还会再去一次苏州吧,带上我的旗袍和油纸伞,杏花微雨之时,寻个下雨天穿梭在平江路上,体验一下烟雨江南的韵味。
再见,苏州。
姑苏,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