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雨
那一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八九岁的我正在学校,老师也不知道又去忙什么活计去了,舍下一群孩子无所事事,百无聊赖间,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的锣鼓声。
我们知道那是来自于七八里地之外正在赶会的村子,是戏班子的锣鼓声。一群孩子蠢蠢欲动,最后不知道在谁的提一下,大家决定,逃学去赶会。
赶会在当时的农村,是每年秋天收完庄稼后的狂欢节。是在原来是集市的村子设立会场,请戏班子搭台唱戏,一连十多天 各种做买做卖的都云集至此 ,劳作了一年的农人们,终于得闲,也有了积蓄。于是,拉家带口去赶会,走亲戚,置办东西 ,届时盛况空前。
我们早就从大人们的口中得知赶会的消息,期待已久了。今天,做出这个决定,大家一呼百应,摩拳擦掌,亟不可待。于是 ,一群衣衫不整的大大小小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七零八落的童子军,义无反顾的循着锣鼓声,沿着田间地头的羊肠小道出发了。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朵朵白云随孩子们快乐的心情不断幻化着形态。收完庄稼的田野,空旷寂然,麦苗刚刚钻出土地,成群的麻雀,像风一样时起时落。
士气盎然的童子军们前呼后拥,坚定向前,恨不得一步到达。
记得在路上还遇到父亲,听我们去赶会,竟没有阻拦,还给了我两毛钱。
一路人马,过桥越溪,穿过几个小村,顺利到达赶会的地点。
大家没有买票,从人缝儿里挤进了戏园子,像一群鱼儿游进了欢乐的海洋。在我们眼里台上台下都是精彩纷呈的好戏,眼花缭乱,乐不可支。我们还悄悄潜伏进后台,不成想,后台比前台更精彩,刚下来的老生正撩起长胡须,用小茶壶喝水,才从台上自刎的旦角竟然活了过来,正在和一个大花脸打情骂俏……
父亲给的那两毛钱,买了二两烤得焦黄还带芝麻的锅饼,还买了一串糖葫芦。
晚上,戏唱完又演电影,看得是《红灯记》。
看完电影,已是满天繁星,夜深沉了。小伙伴们按原计划投亲靠友,有的去姑家,有的去姨家,我随人群去了邻村的姥娘家。
很奇怪,这次逃学赶会,自始至终没有人受到追究和惩罚。所以才使这段记忆“天高云淡,白云悠悠”的自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