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和朋友聊起书写,无意中谈起这半年来参加的各种写作小组,以及自己办过的那两期,心里很多感慨。
动笔去写,不怕被别人嘲笑,是需要勇气的。
能不能容许每一种评价,包括出自自己的评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历练。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书写,可以有一万种原因,可拒绝书写的却没有几个,至少没有几个是真的。
说起为什么要抱团一起写,是因为写作实在是件太孤独的事情了,一个人,总是显得势单力薄,难以维系。
我承认,我就是一个怠惰的人,骨子里就习惯了懒散,而如果没有一群同样热爱写作的人在身旁提醒,就无法坚持下来,至少不是每天坚持。
就如娜塔莉所说,当你书写了一整天之后,你看着厚厚的几页纸,满满当当, 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而如果只字未落,则会心生沮丧。
所以我宁可写一些不知所云的怪东西,也想要继续写下去。
写字之于我就像是跑步之于马拉松选手一般,我需要练习来唤醒心中的热爱,即使在严冬,也有一个声音响彻耳畔,嘿,别睡着,快点儿拿起笔写点儿什么。
越少去指责自己的文字,就离心里恒定安稳的真相更近了一步,越能平衡他人的认可,就越能让自己的价值感定住,不会任自己的文字如风中芦苇般摇曳飘拂,而是在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里都带着自身优雅的气韵和独特的风格。
丰满的语言,不一定有华丽的辞藻轮番出场,而是让心中的象征在外在的世界成为可以被感应到的体验及能量,就算摸不到,也可以为之动容,像在镜中望见自己的身影,熟悉、真实,却也因为太清晰而陌生、害羞。
喜欢写东西的话说了千千万万遍,如果喜欢不能实实在在的落入字里行间不就和耍流氓无异了吗?我不想当无视自己心意的流氓,我总想为自己坚持些什么,然后就把这份“自我折磨”的差事当做习惯,由起初的强迫到后来的热切,由阻塞生硬变成顺畅自然。
对于写作小组,待得多了也就能嗅出不同的气味。比如有的小组很活跃,有的却很安静,有的自说自话,有的交谈甚欢,但无论怎样,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场域,这个场域里由带领人给出方向和建议,而大家各自根据特殊情况予以调试,当彼此磨合到一定阶段,情感自然就会生发出来。场的设置很重要,它会让人在一定的规则下培植出内在的秩序感,起初是别人的规则,等到成熟了,就有了自己的规律,然后只需要依循着那规律下的节奏,淡定从容的走着就好,而不再心生抗拒。
我喜欢在小组里每天书写的感觉,让人很有安全感,我有时候会想,离开小组我还是会写啊,那么区别在那里呢?我想,或许那区别就在于,如果脱离了小组,对自己的毅力是个考验,因为内在或多或少会滋生出一些散漫的东西,而那散漫和自由无关,甚至有时候它还会阻挡我们走向自由。
真正的自由来源于觉察,而书写则是另一种觉察的方式,在书写中,我们的恐惧、狭隘、孤独还有悲伤随时都可能跑出来,成为我们继续码字的拦路虎,但是一次次的纠结和面对则是移除它的唯一方式。
涂涂改改,是忍不住要修正自己的冲动,也是想要让自己的成果更好,但是就算边写边改边删边厌烦也罢,也好过一句不提,一字不落。
我在找,在每一日书写的字句和话语里找,不必说是一种力量,只是因为不舍而升起的勇气,要握住心中的所爱,不为更好的操控,而是更无碍的表达。
让自己被听见,也在腾空后,更有容量,去听。好的书写者,是听见的,是不断清理之后,平整如新的秩序,是有韧性的训练,和对人性的慈悲。
就这样堆肥吧,肥料是代谢的废物,可是废物放到合适的位置,经过漫长的酝酿,一样是有意义的,只是需要时间。
以后大概也还会如此,不停的写,像做冥想一般,也像在思考,把这一刻写下来,把那一刻也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录像机,及镜头上那双诗意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