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是批判自己的思考,把自己拆成两个角色,一个检察官,一个立论者。立论者提出观点,检察官进行提问。
1、思考的完整信息结构
作为检察官面对带有思考、带有判断的一段话,提问的第一个问题:你的论题、结论和论证部分各自是什么?论题,思考的问题或分歧。结论,就是观点。论证,从论题到结论的证明过程。批判性思维公式:
完整的思考=论题+论证+结论。
论题,一方面讨论事实,关于事物在过去、现在、未来是什么样的。另一种是讨论价值主张,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包括对与错、好与坏、情和理等等。
寻找论题。结论和论题往往是一致的,找到了结论就找了论题。论题容易找到,而重要的是论题与结论是否匹配和对齐。
2、跑题,结论与论题是否对齐
论题与结论容易找到,但要建立不走题意识,让思考的起点与终点始终对标。我们即兴发言,要边说边想,容易出现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的情况。所以要边说边规划下一步说什么,学会锚定关键路标,也就是明确论题和结论,也就是明确思考的起点和终点。答非所问,就是论题和结论没有对齐的典型情况。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和正面回答问题的习惯,训练论题和结论匹配和对齐。
作为教师教学生时会面对大量问题,答非所问的情况很常见,原因大概有两种:1、不会回答,没听清楚问题或者超出学生认知范围,不知道怎样回答。问答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如果经常发生这种情况,说明教学效率低下。2、不愿回答,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或者学生性格如此。找到原因,解决起来就会明确方向,针对第一种情况,设计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好知识铺垫。第二种情况,除了教学,增加情感投入,减轻学生回答问题的压力。
2.1结论必须有论据支撑
论题是“在讨论什么”结论是“观点是什么”论据是“理由是什么”,论据负责把论题和结论衔接起来。结论,必须有推导和论证才能得出,结论不是孤立存在的纯观点,要有分析和推理过程,没有论证支撑的争论是无效的争论。
2.2偷换结论
用一个相关性很强的结论偷换掉正面回答问题的结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没有鱼,就必然有熊掌。对家庭的付出,妻子多,必然丈夫就少。女生注重容貌,就不能关注内涵和事业。照顾好家庭,就不能干好事业。学习成绩好的,体育一定差。为了自由,生命和爱情必须抛弃。如果富人更富,穷人一定更穷。把相关性偷换成矛盾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个人的发展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很多看似二选一单选题,越来越演变成全选题。
2.3结论先行
结论过分放大,当做了一种前置的真理,找到的论证完全为结论而存在,让人无法反驳。不转不是中国人,神仙托梦,天打五雷轰的咒语诸如此类。只要摁住思考的起点和终点,也只是摁住自己的思考,自己当自己的检察官,自己批评自己。如果拿这些做武器说服别人,可能会灰头土脸。
3、论证
论证就是给一个判断找理由,论证包括3部分,前提、推理、结论,结论也是论证的一部分。
3.1判断的前提
第一、前提是否成立。
第二、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是否有效。
前前提往往有“因为”“鉴于”“根据”,没有这些提示词也可以试着把“因为”这个词套进去,逻辑通顺就可以。
3.2论证的严密性
推理的简单三个原则:
前提跟我们个人经验不冲突;跟我们的背景知识不冲突;信息来源可靠。
论证的有效性:
评判推理有效性的第一个维度是推理手法与结论的确定程度是否匹配。推理手法有两种,一种叫演绎推理,只要前提A成立,结论B一定成立。一种叫归纳推理,其套路是B和A同类,A有某种特征,B可能就有某种特征。也就是,前提A成立,结论只是B可能成立,有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评判推理有效性第二个维度是推理过程有没有逻辑跳跃,前提无法直接得到结论。
第三个是论证过程有效。
第四个是前提正确。
论证与解释不是一回事。解释是承认事实已发生,要说明为什么会发生,叫做解释。论证是还没有达成事实认同。对于一件我们关心的事情,一般既要论证,也要解释。所以清晰的概念,流畅的表达,严密的逻辑是沟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