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是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所写的重要哲学篇章,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最核心的文本,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入诠释。通过阅读《实践论》我的唯物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深深地将实践为先的观念刻在了自己的脑海里。实践是我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来源,同时也是我认识事物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的唯一方法。
我们每天的生活总是离不开实践,实践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清晨升起的第一抹阳光开始,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物质生活就贯穿了实践的过程。自人类诞生以来到原始社会,人类的进化和生存能力的飞跃便与实现劳动密切相关。从发现第一块锋利的石头可以割断植物的根茎,到制作出更利于人类打猎、捕鱼的石器工具,人们便是在实践中对工具制造的认识有了层层的提升,人们也正是在物质生产的广泛实践中,将人类文明一步步繁荣发展至今日。可以说实践就是认识的源头之水,树木之根,是来源和基础。人类的认识也正是在实践中从低级走向高级。
我们起初认识事物多是对事物外部关系的感性认识,如苏轼所说“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这种认识往往是事物表面的认识,也是我们直观所见的浅层现象,并未达到对事物深层理性的认识,即看到事物的本质。比如我们看某条道路旁所种下的一棵树,直观望去,我们所见的是它的外形。比直或歪斜的树干,茂密或稀疏的枝叶,以及它的颜色和散发的气味,这些我们可以直接所见所闻的特征,都是从感性的审美上得出的认识结果。而当我们想要进一步认识这棵树时,就需要用亲身实践的方式了,以一种推理、判断、概括的理性方式采集树的叶或枝干,用科学实验的实践方式深入认识树的内在本质关系。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活动使原来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并得到了理论化的研究认识成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任何理性的认识,终究还是依赖于直观感性的认识。
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实践过程中,失败也是常有的事。可失败正如高山雪莲,虽长于悬崖,但冰清玉洁,倍受珍贵。实践中的失败,同样是一种美丽的认识,它是混杂在人们将选择的真理认识中的排除项,是助人们登上真理之山的条条绳索。通过多次的失败实践,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一步步深入,最终达到真理的认识。因此,失败的实践所得出的认识也有其可取之处。
如果认识是我们脑海中的高楼大厦,那么只有实践才能真正建起现实里记忆中的高楼。当然在现实的实践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与起初的认识相悖的结果。那么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的观念。不能一味坚持在上一阶段实践中所得出的理论认识,而忽视实践过程中现实情况的发展变化。当之前的理论认识与目前的实践客观现实不再符合时,就要立即调整我们的认识,再从现实的客观实践中得出进一步符合实际的客观认识。而不能做一个形而上的、机械的、静止、片面的唯理论主义者。与此相对应的,也不能仅凭借我们的感性认识而忽视理论认识,做一个唯经验主义者。唯理论和唯经验都是在实践过程中的两大障碍物。
总言之,实践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常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取得了光辉成就。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实践论的观点,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通过实践为个体,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富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