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 一: 选自《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尽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
利用不容易被工作或私事影响的时间最好,例如,如果利用每天开始工作前的时间,就不容易被安排好的事情影响。
当然,我们很难开始就做到最好。经常会发生,“打算早晨七点开始学习,结果没睡够而无法集中精神””计划晚上八点阅读,结果经常被偶发事件影响”等情况,所以,请在实际生活中多方尝试,如果无法顺利进行就改变做法,找到最佳行动模式,并把此模式“嵌入”日常生活当中。
I: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自己的行为方式,找到一个完全不被任何事情打扰的时间段,把要培养的习惯嵌入进去,形成自己的行动模式。
A1:想要培养健身运动的好习惯,并且坚持住,目前我已经养成的早起和反思记录的习惯,同时由于工作强度,晚上我的意志力会非常疲惫,早上就是最好的选择,将早起的时间从原有的6点调整到5:40,进行运动,然后写反思日记,逐步培养运动好习惯。
A2:在工作时间,通过记录、观察,发现自己的精力情况,建立自己的高效工作表,将重点核心工作安排到此时间段,高效完成工作。
片段 二: 选自《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I:非暴力沟通的要素之一是表达“感受”,而非对人、对事的看法,但是能够发现且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并且合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都非易事。
A1:之前忘记了一位好友的生日,在朋友圈看到状态,有些许埋怨的意思,私信发了红包,对方收到后回复“哼,原谅你了”。当时我的感受非常不好,我知道对方并无恶意,是在表达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及自己的傲娇性格,未记住朋友生日是我的疏忽,但我所采取的措施也表达了我对事件的重视和补救,对成年人来讲,如果有想法和需要可以直接表明;我们是彼此尊重且平等的朋友,埋怨指责或者居高临下的态度都不应该是好友之间相处的方式,我表达了最真实的感受:不被尊重令我非常不舒服。我将这段思考整理成文字,回复给了朋友,得到的反馈是非常正向且积极的,我尊重且重视对方,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走的更远,成为互相信任一起成长的朋友,描述我的感受和体会,结果是让双方都从中获益,更加了解彼此且信任!
A2: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需要沟通的问题,不要关注在对人和事儿的判断上,以及留意自己的情绪,调整状态将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感受上,客观描述感受和过程即可。
片段三: 选自《打破僵局》
如果你不在谈话技巧上花心思,很容易表现的咄咄逼人,使谈话陷入僵局,因此需要改变你的谈话方式。我的建议是,需要考虑做出改变的不仅是说什么,还有如何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可变因素:
1.节奏—对话的节奏应该加快还是减慢?
2.音量—你说话时声音有多大?你应该提高还是降低音量?
3.打断—是你打断对方,还是对方打断你?
4.停顿—在回答对方之前,你能否等一等,稍作沉默?
I:谈话是需要花心思的,需要在谈话之前做好准备:心态、语音、语调、音量等等,除了关注讲的内容,也要关注自己讲话的方式。
A1:我性子偏急,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做事情,沟通工作都是想到啥说啥,不做准备,如果对方有不同的意见,也会打断对方,喜欢去解释,慢慢时间长了,别人就不愿意说了。现在会做好准备,提前想到对方是谁,要沟通的内容是什么,他可能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会提前做好沟通准备,不过在打断这个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好。
A2:在沟通前尽可能了解沟通对象,确定谈话目的,分析对方性格以及喜欢的谈话方式,注意刻意练习自己的谈话技巧,放慢语速,关注插花问题,多多引导对方多说,少做解释,注重谈话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