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做正确的事,比把事情做正确重要的多。
所以在我们没弄清楚应该做什么之前,不应该过分努力。毕竟在面临选择之前慎重考虑,要胜过在盲目的方向上埋头苦干。
生活和职场中会遇见种种问题:现在工作遇到瓶颈该不该辞职?大城市30岁一事无成要不要回老家发展?和爱人生气要不要先道歉?
我最近面临的问题就是,目前工作没有明确的发展,我应该换工作还是将所有的除工作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去做副业?
我一般会通过三种思维方式去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从而去确定最终的决策方向。
1.终有价值思维——如何做决策
指的是在一件事做决策之前,如果做成的概率是10%,能够获得的收益是1000,做不成的概率是90%,损失100,那么这件事情的终有价值=(1000*10%)-(100*90%)=10。
我喜欢数学,因为在数学公式里面最重要的是就关心变量。
决策也是如此,想要获得最终有价值的东西,重要的无非是:
一、提升事情做成的概率;
二、提升事情成功后的价值。
那么选择题就变成了解答题。
1.1 如何提升事情做成的概率
刻意练习,练习什么?怎样练习?怎样形成反馈系统?在这篇文章里只分享几个来自《刻意练习》中的基本原则:
通过SMART原则去制定目标并分解;
保持专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任务中去;
快速反馈,找到执行当中的不足,动态矫正;
逐步走出舒适区,挑战稍有难度的任务。
不过在执行上面的前提当然还是选择正确的方向,所谓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1.2 如何提高事情成功后的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第二种思维方式——资产思维,去做能够形成资产的事情。
运用终有价值思维去思考我的问题:我做副业成功的最终收益可以很高很高,损失的是一定的睡眠时间,刷抖音玩游戏的时间。再者就是做副业的这个过程会很累,很难,很辛苦。
薛兆丰教授在奇葩说里讲到:痛苦不是成本,放弃机会才是。(这句话放在这里再适合不过)
从这件事做成的概率来看,以目前的条件和资源,这件事成功的概率1%可能都不到,只要我去提升这件事做成的概率,我的收益可以呈几何式增长。
练习写作,练习表达,善用营销,更多的接触牛人去学习。
相比换份工作,收入每年增加30%,在不同的地方,画着大小不一形状相同的圆,我知道这不是我要的。
不要说这很难,大多数时候,难度就是价值所在。
2.资产思维——积累属于自己的资产
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定义了资产与负债,所有能带来现金流的可以称之为资产,而要从我们口袋里掏钱出去的均为负债。
通过定义,可以区分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工具。例如车子大多数是需要我们长期为之付费的,是负债。房子如果不能每个月带来房租,那它只有在卖出的时候才是资产,平时都属于负债。
更深一层,在当下人人买房,通货膨胀加剧的情况下,有时贷款也可以理解为资产。通货加剧,货币贬值,那每个月银行的月供逐渐被稀释,这也是一种理解方式。
那资产思维是什么?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行事的评判标准。这件事是否能为我们带来能够叠加的有效收益,如果能,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行动资产,如果不能,就称之为行动负债。
我们经常说自律,它是一种行为而不是结果,自律这种行为可以称呼为资产。
换句话说,好的习惯可以称之为资产,让我们越来越优秀,这种优秀会带我们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而坏习惯就是一种负债,它将会无限拖累我们,让我们愈加平庸同时愧疚着。
既然资产思维去评判我们行动做事的标准,那如何评判这件事是否是一个好的资产呢?那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思维。
3.复利思维——和时间做朋友
李笑来老师《财富自由之路》里面有分享过,我们要关注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工具,它收益的增长加速度,这个“加速度”就是复利的关键。
前面说,做副业我的收益可能会很高很高,原因就在于,这个事情的成长加速度值很高,导致结果的收益可能呈现几何式增长。
凡事去考虑变量,如果有加速度的情况下,另一个变量就是——时间。
当我们通过以上的方法选择一件正确的事,一件能带来无限收益的事,之后就是予以时间浇灌,去一步步做这件事。从时间的维度上通过长线思维去看待整个事情。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翻译过来就是叫我们不要短视,不要受短线利益诱惑,要站在更长的时间线上来看当下这个点正在发生的事,也就是长线思维。
在数学中有一种算法叫做贪婪算法,是说在每次做决断的时候都选择当下最大值。最终去逼近全局的最大收益。
然而现实中,每一次“当下收益最大值”的叠加,结果未必是全局收益最大,反而可能导致收益很低。
想要克服这种贪婪算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延迟满足,做好每天增长的那1%。
知道了这三种思维方式还不够,距离真正的正确选择和决策还差最重要的一步——做。
4.一个秘密——做
“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
《闻香识女人》中的老史法兰中校在学校礼堂上说: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清楚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都清楚,但我从不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太TM难了。
作为9年义务教育成长下的我们,从很小就知道很多事情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正确的。
大学毕业后迅速膨胀的好奇心支撑着我们的求知欲,所有的道理听起来都那么正确,收藏夹里留下了无数的干货,我们争取努力向上生长,却又充满焦虑。
原因就在于,我们以为的知道只能称之为听过,把做到作为知道的唯一评判标准,这是我从一位很喜欢的老师那里学来的。
还是拿自己做副业来说,通过前三种思维方式,确定了做副业这件事是一件终有价值很高、是一个好的资产、是一个能够产生复利效应的事情。接下来是最难的一步,也是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我将每天早晨5:30-7:30的时间以及晚上21:30-23:30的时间作为副业的全职工作时间,为自己打另一份工,老板是自己。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变富,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的商业模式这样才能实现自由。
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