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很热门的问题:哪一刻,你特别心疼孩子?
每一次,当孩子和我确认:“妈妈,你爱我吗?”都心疼得不得了!
曾经的我是一个特别不合格的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我对她非常苛责,而且因为完全不懂孩子成长的规律,不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我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导致她非常没有安全感,和我也不亲。
这几年自己花了20万在学习,渐渐懂得,原来自己曾经的方式对孩子伤害到底有多大。
所以,现在和孩子在修复亲子关系。她虽然知道妈妈对她很好,可她经常还是会没有安全感地问我爱不爱她。
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之后,她说:“妈妈爱我就好。”然后开心的去玩其他的,留下内心五味杂陈的自己……
我知道有很多父母还在重复自己之前的模式来教育孩子,我把曾经犯过的错写出来,希望可以帮你避免我曾经掉过的坑。
第一、不看孩子的眼睛,不给她关注,想锻炼她,让她长大之后面对世界的漠视时,可以更好面对!错!
我在一篇文章里面讲到类似话题时,很多父母留言,觉得必须要从小锻炼孩子,才能够让他长大在相同的情境时,可以有更强大的内心来应对。
这和之前自己的想法神一样的同步,现在想想,简直荒谬!
就好比说,一棵小树苗,从小在一个贫瘠的土地里长大,长得歪歪扭扭。难道它长大之后,就可以对抗外面的风吹雨打吗?
不是的,只有在肥沃的土地里成长,它的根才能深深扎入大地,它才有可能茁壮成长,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样即使有大风刮过来,它也不会受太多影响,而那颗营养不良的小树,一阵风吹来可能就歪了,甚至直接就倒了。
所以,我们要给足孩子心理营养,而不是刻意给孩子制造贫瘠的土地。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他才觉得自己是值得的。长大后,即使外面的人不认同,那也没有关系,因为他内心营养丰盛,知道父母是自己安全的温暖的港湾。
他深深认同自己,所以不会因为外界的声音而否定自己。这样的人才能够在这个社会当中扛得住压力,继续剽悍前行!
记得,和孩子说话时,要认真的看着你孩子的眼睛!孩子玩耍的时候,会时不时的看你,如果可以,尽量给孩子眼神的关注,让她知道,妈妈一直在关注我,爱着我!
第二、孩子哭就让她哭,等不哭了再去哄她。错!
之前育儿界流行一个观点,就是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去回应他,不要去抱他,不然他会越来越黏人,会控制大人。所以,他哭时就让他哭,什么时候不哭你再抱他,算是一种反向激励。这是一种绝对的谬论!
这种哭泣免疫法是华生提出来的,将近一百年了,但华生他晚年自己也承认错了,因为他三个孩子,老大自杀了,老二是自杀未遂,老三终生流浪,靠华生的接济过活。
华生三个孩子的结局,不一定完全是因为哭泣这个事情没有处理好导致的,肯定跟后续的教育还有很多的关系,但孩子前期哭时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和回应,给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所以,如果你孩子哭了,父母要及时给予回应哦,不要让孩子感到恐惧。
及时回应孩子,这是增加他安全感最好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在孩子0~3岁的时候,因为这个阶段是安全感形成与破坏最重要的时期。
第三、规矩很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错!
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非常严格,觉得必须要按规矩来办,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比如说有一次,孩子2岁时,掉了很多棉签在地上,那会我觉得她把这个东西给撒了,必须让她自己捡起来,如果不捡起来我就非常生气。
还清楚的记得孩子那时怯怯和无助的眼神,而我板着脸,没有任何笑容,就像一个冷血的审判官,而非妈妈。
后来,在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得知,让孩子快乐才是孩子童年成长的第一要素。而之前的我我则认为,即使痛苦也要让孩子遵守所谓的“规则”,严重本末倒置!
正如尹老师在书中讲道的:“一个孩子,如果他最初接触的世界不能让他轻松自在,而是小心谨慎,就是被抛入一场能量消耗战中。天性要他扩展自我,探究世界,环境又处处约束和限制,让他小心谨慎。他既本能地想听从内心的召唤,又要被动地迎合别人的要求,这令幼小的孩子疲于招架,不知所措,成长正能量被无端消耗,心理秩序被扰乱,严重的甚至会无法完成自我成长。
成人可以给孩子呈现规则,却不能强迫孩子执行规则。如果有什么规则特别需要孩子服从配合,要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规则之美,心悦诚服地接受。在规则教育中,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包容心远比强制力更能让孩子学到守规矩。 ”
结束语:
我知道,我们每个妈妈都爱自己孩子的,但是,你的爱,孩子能接收得到吗?
当孩子在2岁时,有一天对我说:“妈妈,你不爱我。”
我当时完全蒙圈!
《爱的五种语言》中说到:“要爱得智慧,而不是爱得努力。”
没有智慧的爱,越是努力,可能对孩子的伤害越大!自己之前给孩子就是这样的爱!
感谢这几年自己的不断学习,更要谢谢我最爱的宝贝,教会妈妈成长!
台湾作家汪培珽说过:“孩子是来帮助父母成长的。”
万分赞同!
-end
作者简介:慕珂,船长系心理学训练营主班,“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讲师,樊登读书签约作者,坚持星球演讲培训合伙人。希望在育儿育己的路上,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