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敏感期——执拗敏感期
3~4岁的孩子在很多方面表现为与父母“作对“,当然并不是真的与父母”作对“,而是他已经进入了执拗敏感期。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用” 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准确一些,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的时候会到难以言喻的地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动是有秩序的,但他还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他就会严格的执行这种秩序。
一般来说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在2岁左右时就已经有所体现了,但是这一敏感期的爆发就会集中出现在3~4岁这个阶段年龄阶段。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儿童的执拗。当成人不能保证儿童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儿童必定受挫。
儿童自我意识一旦觉醒,就开始用抗拒和拒绝别人的方式,有意识的练习使用自己的意志,喜欢说“不“!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面对老师和家长的话,不管喜不喜欢,同不同意,不管做还是不做,都喜欢说”不,我就不!“,甚至有的孩子,当老师请他进餐厅吃饭就一句话,他很坚决,说”不,我就不!“。当谁都不劝,自己反倒自动进餐厅,顺利地吃饭。
解决儿童执拗的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理解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如果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能随之而来的快乐。怎样掌握变通技巧还是一个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一、了解孩子形成执拗敏感器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他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他会发现自己和世界并不是一体的,而是分离的。随着他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探索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会发现自己能控制的事物越来越多。
而幼儿对秩序的要求,起初并未达到执拗的程度,一开始就他会不安、哭闹,随着自我的逐渐形成,当他这一秩序上升到意识层面,他就会体验到自我的强大力量,从而敢于向父母挑战,才开始变得执拗和不妥协。正因为如此,孩子才进入了与父母“作对“的反抗期,因为孩子对秩序的固执和执着感,一旦孩子内心建立的秩序遭到破坏、拒绝和或挑战,他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从而哭闹、反抗,这就是孩子的执拗行为。
执拗的敏感期过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来,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时洒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苹果看起来有不能有斑点,衣服不能少扣子的,接着又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须扔到垃圾桶里,没有垃圾桶就拿着等等。
对秩序的追求上升到最审美的追求后,儿童就开始能敏锐的感知环境和氛围的变化。0~6岁的儿童自己自我为中心的,如果儿童正常发展,他会在7岁后逐渐感知和发现自我中心以外的疆域,为走出自我做好了准备。
二、要理解孩子,对于孩子的固执不要一味压制。
如果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屈服,一味压制,他的反抗可能就会越强烈,而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纠缠不休、固执等人格特征。
如果孩子的执拗是合理的,比如:坚决不让你给他穿鞋,你就让他自己穿好了。先让孩子自己做一回主,当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时候,会重新回来找你帮忙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有一点富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的固执不合理,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态度,装作若无其事,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
许多时候,对儿童,或许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需要理解便足矣。
三、要变通,对于孩子的固执要巧妙诱导,灵活处置。
家长要分清哪些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哪些事为了避免出现危险,应该如何巧妙诱导孩子不做。如果他想自己穿裤子,或者非要穿红毛衣而不想穿绿毛衣,你就没有必要和他较劲。给他一定的自由,满足他想独立的愿望,可以让你免遭“小暴君”的折磨。你既要理解孩子,又要给他一些规矩。
四、对于孩子固执带来的后果不要讽刺,要帮助。
在孩子无法自己穿好衣服而又回来求你帮忙的时候,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你自己穿的!”要说:“穿不上没关系,妈妈很乐意帮助你。”让他明白,在自己做不到的情况下,接受一下别人的帮助并不是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