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化说服方式
文中的说服技巧让想起公司的一位领导,他是培训出生,但无论是得体的穿着还是不俗的谈吐,每个动作都不禁想让人跟随,这大概就是“服从权威效应”吧。
之前有幸参加过他的培训师课程,在我看来,最引人注意的是细节却是肢体语言:
1、眼睛:谈话过程中,如果觉得不好意思盯住对方双眼的话,可以试试看他两眼中间或鼻子位置,这样就不会自我感觉尴尬,对方又觉得你有忽视他;
2、手:谈话中可以适当加上打开类型的肢体语言,不要做抱胸类动作;
3、头:不管对方说的怎么样,微笑,点头,表示你在认真听他的意见;
肢体语言具有很强的暗示作用,会让人感觉更易亲近,避免对方敌对情绪产生,同时也能增强自己沟通的自信,这些我大多运用在生活中,觉得还是挺有效的。另外说话时多说几次别人的名字,感觉很有用,生活中我会在说“谢谢”后面加上对方的名字,以视尊重,这个技巧目前还没用地那么溜,但也的确能在交谈中抓回对方的注意力,是个不错的办法。
以上是我生活中交谈的一些小技巧延伸,可能用在说服中不一定有效,但至少能提高双方谈话的舒适感,当然,这只是技巧,前提还是你说服的内容需要有根有据,让人信服,经得起推敲。毕竟说服内容的逻辑和理据才是重点,细节化说服方式只是建立在重点上的基础优化,学好了可以加分,但也需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了。
代入式身份认同
之前晨读就有说过身份认同这个点,当一个人代入身份时会更易产生共情,就如身处不同环境而不自觉调整自身来适应一样,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从不相兼过渡成相融。
身份认同会更好地甄别出对身份有益害的东西,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一旦有损身份的,都会拒绝做,但如果用身份认同加多一个“捆绑”,有了共同的认同事物,人很容易发生移情效应。比如你是个好人,我也是个好人,我做的事大多是好事,那你做的事应该也大多是好事;你喜欢吃甜的,那你跟我一样喜欢吃蛋糕的可能性就很大。
当身份认同作为一个前提条件,那么接下来的动作,被我们解读的动作就有点类似“意料之内,跟我想法差不多,我觉得行,你说的点子跟我不谋而合”的假象,运用好身份认同的“假象”,能更好地拉近距离,说服对方。
数字区间达成目标
以前定目标只知道要具体化,数字化,标准化,但却不知道还有区间化这种说法,感觉很新颖。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把这种具体的数字变成浮动的数字区间,能大大提升你成功的几率。因为小范围浮动的目标更让人觉得容易达成。”
“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你最好把注意力放在小数字上,这样才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在任务的前期你要关注已经完成了多少,比如提醒自己“已经完成20%啦”,到了任务的后期,你更应该关注“还剩多少”,比如“只剩20%就完成啦”。
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路上,拖延症犯了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个截止时间。
时间越是充裕,人们越容易拖延。更少的时间反而能让你加速行动。”
没实践没有发言权,这个没法怎么说的,因为我还没试过,无从说起,要等试过后才知道感悟,等待后期反馈。
不管是说服方式也好,身份认同也好,最终都想达到定下的目标而已。有时候想想,的确很难,每个环节都难以跨越,但设置好区间化小目标,一步一步来,我相信化难为易也是可行的,不过,知易行难,还是做了再说,比如我今天真的好想放弃写晨读,跟我的被窝双飞双宿,但还是说服自己,试试用晨读的内容方式,把目标写下来了再说......后面的事就是你们看到了这篇文了,为今天的自己拍手掌,看,你已经完成一个了,赶快愉快地划掉它吧~啊哈哈哈,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