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妈妈,清明节的时候,为什么总会下雨呢?”,今年上小学3年级的女儿,披着粉色的雨衣,穿着一双鹅黄色的小雨鞋,手里提着一个篮子,走在村路的前面,扭过头来问我。
“可能因为清明节这天很多人都会流眼泪,所以天空也哭了”,我开玩笑说道。
“可我不喜欢下雨,走快点,妈妈,快到外婆家了”,她说。
好。我答应道,撑着伞,望着不远处,深深浅浅的杨树林和矮矮的山坡,收起了思绪,加快了脚步。
记得小时候,我也是不喜欢清明节的。
我妈妈是个非常随和自由的人,很多事情都让我自己决定。她常常说,你自己看着办,然后就交由我来全权负责了。但唯有一件事,即使我多么的不愿意,她还是要坚持我做,那就是清明节那天,陪她一起去给我外婆上坟。
自打我有记忆以来,每年清明节,我妈妈都会拉着我回到老家,去到一处小山坡上,摆上香烛、水果和纸钱,对着一个微微凸起的小坟,磕头跪拜。“来给外婆拜一拜”,说着便把我拉到身边,跪在了坟头边。
小时候不懂,只觉得那个时候,母亲的脸上紧缩着眉头,一点点闪烁的泪光,藏在了妈妈紧闭的眼角中,下巴微微颤抖,大约是在念叨什么,膝盖深深地嵌入到泥土里。我不懂母亲脸上的忧伤,不懂为什么外婆竟是一座坟头,只是默默地在旁边看着,雨轻轻地洒在了我的脸上,洒在了母亲的身上,洒在了乡村的这片宁静的土地上。
3年前,妈妈去世了,得了乳腺癌。这3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我常常在家里,在梦里,都能听到她呼唤我的小名,燕子,燕子啊。我常常会想起她坐在客厅的一角绣花。
那是个春日的下午,我拿着一本书坐在她身旁,母亲手里拿着针线,鼻子上架着一副老花镜、低着头,微拱着腰,一点点地绣着花样,她说,“再过几天就是清明了,记得回来陪我给你外婆上坟去”,窗外的阳光很柔和地洒在她的脸上,我抬头看着她,应了一声好。
可是妈妈啊,妈妈啊,怎么现在我们两个,一个地上,一个在地下,阴阳相隔,永不得见呢?想到这里,我的泪啊,便如泉涌一般,不止地在脸上流。
清明节到了,我带着女儿回到了老家,来到母亲的坟前,我摆上了香烛,水果和纸钱,叫上小女儿一起给母亲磕头跪拜。我双手合十,闭上了双眼,顿时脑海里闪烁过千万个画面,我看到了妈妈充满皱纹的笑脸;看到那个绣花的春日下午;看到了小时候她拉着我给外婆上坟。
“妈妈啊,妈妈啊,我终于懂了,我好想你,女儿好想你...”。我的嘴唇无声地翻动着,俯身把额头贴在地上,膝盖深深地嵌入泥里,仿佛陷得越深,我离母亲便越近了一些。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节日,从外婆到妈妈,从我到女儿,清明节扫墓是我们一代代人的习俗和回忆,是一种亲情的象征。一种孝道的传承。希望这一天,我们能够好好地缅怀和感激我们的亲人,让敬老孝亲的精神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文明中国的一道绚丽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