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棉之秋
有些事一拖就迟了,甚至差点一辈子。比如学车。
一 半个老司机
说起来吧,我倒是算得上半个老司机。几十年前,中学毕业那年暑假,开酱醋厂的大表哥让我去给他管账。每天,要跟司机杨师傅出去送货、收账。
天天坐在副驾驶上,感觉开车挺好玩的,便用心注意师傅开车时的举动。时间长了,点火踩离合踩油门加档这一套程序,简直烂熟于心。
一天,师傅说:“小戴,看你好像对开车挺感兴趣。那等这车货卸了,教你开车吧。”
我不屑地说:“开车还要学?不就那几个动作嘛。”
师傅也并没有多吃惊,就说等货卸了,到体育场去给我开开看。
当时的县体育场,还是开放式的。那天,货卸了回到城里,我坐在驾驶室,也算流畅地模仿了师傅的一套动作,车真的就那么开起来了。记得,当时有个手里提菜的妇人,应是从体育路市场过来,想从体育场抄近路穿过,结果看是女司机开车,吓得连忙掉头就走(当时的女司机也的确太少),把副驾驶的杨师傅惹得哈哈大笑。
开过一次,胆子就大了。也很馋,每天都想开。现在想来,那个杨师傅也够胆大,每天在路上,只要路况好,就让我开。那个暑假,真是过足了车瘾。
后来,不在表哥那边帮忙了,也就没有车开了。那时,也没有考驾照的意识。
然后,很多年,就这样过来了。
年轻时有同事约去学车,因为觉得当时买不起车,也因为听说驾校的教练很凶很可怕,学车的念头连萌发都不曾。
后来,在朋友鼓动下,萌发了学车念头。但两次车祸,我两次从车轮下捡回小命一条,家里人都被我吓坏了。妈妈坚决反对我学车,于是,这一撂,又多年。
二 我就是学渣
去年,一老同学考了驾照,她怂恿我也学车,并很热情地向我推荐孙教练。她说孙教练人很好,一点不像传说中的驾校教练那样。我自己也觉得开车这技能,学会当然好,毕竟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里更便利。于是,去年就报了名。
科一倒是很简单,刷几套题就轻松过了。
科二一直没有时间,这事一丢近一年。
今年暑假补课结束后,正好接到驾校电话,让去学车,正好有个时间差,从此便开启了我的悲摧的科二学习之旅。
暑假班人太多,分上下午班,每天顶着大太阳,等半天最多一个人能练十几二十分钟。而要练习的项目多,考试时间又紧,不到三个星期。
一隔几十年,再摸车,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并且开头就学的倒霉倒车入库,我连离合器都控制不好,“手忙脚乱”这个词好像就是为我而造的。我学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因倒库没做好,教练说,你学成这样,看来没个几期很难过去。我记住了教练的这句话,好不容之攒起来的那点学车的热情基本浇灭了。于是也不再上心了,该记的要点也不记,正好又在追刘震云的一部小说,每天上车那几分钟便成了例行公事的差事。于是,我便成功地沦为我们班的学渣。
一个星期后,教练说这批考试还有一个名额,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我当然想参加,难得暑假中间这点学校不补课的时间,下学期初三更忙。教练说,这下你得用心了。我问教练,怎么样可以达到去考试的水平,教练说得练到自己很自信的程度。
天,我这个学渣,仅靠着一腔愚勇,能去考试吗?焦虑从此便开始了。后来的一个星期,除了吃饭和追小说,每天都想着练车练车,回家后就认真整理各项要领及练车心得。可是,每天能够练车的机会就那么点,而眼看考试时间迫近,焦虑更重。夜里睡觉梦里全在倒车入库、坡道定点、直角转弯之类。甚至,已经焦虑到了食不香寝不安的地步了。
也许,量变总会产生质变吧,就在练车第二个星期快结束的某一天,突然就有了感觉,开窍了。一轮练下来,也没什么失误。教练说,今天练得不错,你看你早要用心些,该多好!我真的很想分辩,这学车无非就熟能生巧的事,每天能练的时间就那么有限,怎么用功啊。可是我不敢,因为同样的机会,别人练得好啊。真正尝到了学渣的苦涩滋味,陡然理解了班里那些后进生孩子的痛苦。
不过,教练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慢慢地,我这学渣也找到了点考证的信心。
三 难熬的时刻
我们这小县城的考生,科二科三得到市里去考。
于是,练车第二周结束,考前几天,要到市里熟悉场地,继续练车。
最难熬的时刻便开始了。
住宿和吃饭条件不好,但这都无所谓,最要命的便是考前焦虑症,真真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每天夜里,听着别人的鼾声,烦躁又羡慕。
教练说,科三考试起步及靠边停车的要领不能疏漏,否则一个小细节就前功尽弃。于是,在每个失眠的夜里,躺在床上,一遍遍地默背要领,在心里模拟各个动作。自己都被感动了,想当年读书时学习要是如此用功,后来的人生该是另外一种样子吧。
那几天,季节由夏到秋,也正好赶上“利马奇”,我们在异乡的路边候练,尝尽了炎炎骄阳的炙烤,也在利马奇的狂风中瑟瑟凌乱。
终于,最害怕也最期待的时刻来了。害怕考不过;期待煎熬快快结束。
当排队进入候考大厅时,心在砰砰直跳,却要装着淡定安然。这紧张焦虑还不敢跟同学说,害怕连带别人也紧张。估计,当时同学都是这心理吧。
当候考大厅屏幕上的自己的名字变成绿色的“备考”时,简直紧张到腿都发软了。深呼吸几次,心里默念教练的叮嘱——记住车号和车道,切记切记不能错。
其实,真正坐到考试车上,心里反而不那么紧张,比较安定了。
悲惨的是,科二两把都是死在反手库——左后轮压线。前功尽弃。沮丧地走出考场,向教练汇报成绩,教练和同学也为我感到可惜。后来的几天,每次谈起科二,我都要懊恼一番,简直差点成了祥林嫂。
还好,科三一把顺利通过。
二十天来所受的折磨,还是有点收获。
四 说说咱教练
人与人的相遇都是缘,亲人如此,朋友如此,学生老师如此,驾校学员和教练当然亦如此。
我们同学之间聊起来,发现孙教练的学员,基本上都是他的往期学员介绍的,有的甚至一家几口都是他的学员。由此,可以看出咱们教练的影响力。
教练是个中年人,五十来岁,戴着眼镜,看上去性格比较温和,远不是传说中的驾校教练的凶神恶煞相。
入学第一天,教练给我们开了短会,把我们分了上下午班,强调了一些规则纪律,并推心置腹地说,人们都说驾校老师很凶,其实,大家都是成年人,谁愿意随便凶你们呢。有时候,不严厉点吧记不住,特别是暑假班大学生比较多,都还是孩子。但是,有一条,我再生气,绝不会说伤害你的尊严和人格的话……反正对第一印象,挺好的。
孙教练很负责任。很不巧的是,刚开班没几天,孙教练的腰闪了,后来严重到连走路都艰难。就这样,每天都尽量跟着我们,指点纠正我们在训练中出现的错误。
当然,他生气的时候也会吼,还挺吓人的。我总结出来,平时教练一般都称呼我的职业,叫我“戴老师”;但一生气了,就吼道:“戴莲华!你脑子呢?!什么都不记,你学什么车!”“戴莲华!你脑子僵了吗?!你这样的态度,不可能学会的!”话说,教练这几句话,我听着好耳熟啊,其实也是我平时会凶我们班学生的话。所以,无论教练怎么吼,我都不会生气,知道是他为我着急的。
跟我们练车班的同学聊天,说到孙教练,每个人都被教练凶过,但我们没有一个同学有怨言。特别是那些大学生同学,他们认为教练是长辈,就是揍他们也无所谓。教练说,我们练车,为什么叫“训练”,“训”才能让学员长记性,而“练”才能熟能生巧。你们学习文化课,一般叫“练习”,而不见“训练”,这就是区别。还别说,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教练对我们几个中年学员,相对比较顾及面子,能不训就不训。记得那次练科三,当时年轻的小孙老师被他训斥很重,把坐在后排待练的我吓得不轻。
谁知轮到我练时,教练一改语气,温和地说,你不用害怕,我不会像对他那样说你的,你是林黛玉(天知道这个无厘头的比方怎么来的,我并不是玻璃心的人啊),不能对你那样凶,他不训不长记性。
的确,全程下来教练没有吼我,只是在路口转弯的时候,过于小心避让那辆三轮车,他着急地说,人家都停下来让你了,你还慢吞吞的,这样优柔寡断地怎么能开车?!
可以说,我们孙教练对每个学员都很负责任。特别是我这样的学渣,他更多操心。在市里练路考那两天,其中有一天我要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学习活动,他知道情况后,就在一大早让我先练了个全程,然后再去市里参加活动。
练起步时,有个动作没做好,他说,你看我讲话你就记不住,教育局的通知怎么就记得那么牢呢?说实话,当时很想分辩,教练您的话我基本牢记在心,但是教育局的活动我不敢不参加,因为我代表的是我们学校,不参加学校会受到负面影响。但我当时没出声,我明白教练是担心我科三也挂了。
我们驾校同期带学员练习的,大概有六七个教练。学员们在一起聊天,难免会谈论到自己的教练。我们班学员在谈到孙教练时,都像学生赞美让自己信服的班主任一样。于是,其他班的学员就很羡慕我们,我们也就更自豪。
我发现,我们的孙教练虽然中年,但不油腻——在我看来,他保有着读书人的清高(教练是九十年代初的高中毕业生,自考南京大学,很了不起的)。练车期间,他从不接受学员的吃饭邀请,甚至连瓶水都不喝。这让我从心底敬重他。也让别的班那些经常给教练带早餐买烟买水的学员很是羡慕。
可以说,我们的教练,很有人格魅力。
五 谈谈收获
虽然是学渣,科二挂了,对这个暑假的二十来天的“水深火热”的日子,并不后悔,因为收获颇多。
遇见一个负责任的教练,从他身上我也反思了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更加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还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同学。
我们这个班,同学年龄跨度真大。最年长的是六零年的王老师,老大哥。然后就是我和陈老师,七零后。也有八零后,更多的是九零后零零后的大学生。
我觉得无论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小朋友,我们这个班学员的素质都很好。我们团结友爱,谦让有礼,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真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该有的样子。虽然我们年龄跨度很大,但平时交流学车知识和心得,以及闲聊都很顺畅。虽然我们在酷暑里练车,但心情都很愉悦。
我本是慢热的人,但这二十天却交到了两个朋友。
一个是陈老师。她待人温厚,脾气特别好。为人真诚,肯帮助人。也许同是七零后吧,我们聊天更多,很能谈得来。后来去市里考试,我们又是室友。当然,我们也是难友——她科二也挂了。于是,我们约定,开学后再一起去练车,想想好开心。
另外一个是九零后的小帅哥赵添龙。跟这孩子成为朋友,缘自我们都喜欢的小说家——余华和路遥。好吧,我承认我对爱阅读的孩子有偏爱,因为阅读习惯在这个绝大多数年青人痴迷手游的年代,尤为可贵。再加上他的阅读感受跟我这一把年龄的中年人能合拍,让我不由的喜欢他。这孩子言语不多,待人温和有礼,很可爱。
那天,我从市里学习回来,带了两包书,行李箱里塞满满的,很重。车考结束回家那天,他把我沉重的行李箱以及手里的袋子都提过去,很轻松地从宾馆四楼提到楼底并送上车,让我这个只有闺女的人顿时有了儿子长大了的感觉,很喜欢。
印象深的还有我们班的“亮哥”(他叫“赵亮亮”,网名“亮哥”),他练得最好,但话也最少。常常一天下来,都听不到他说几句话。他人很瘦,三十来岁,却是地道的“老烟枪”。他很少跟同学们在一起扎堆,总是一个人蹲在一旁,抽烟。对,他特别喜欢蹲,很少坐板凳。开始,我以为他是因为我们人多板凳少,让给同学坐的。后来发现,他就是喜欢蹲着。他说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原因,一坐就是一个班,好几个小时,实在是做够了。
“亮哥”车练得让我们每个同学都很羡慕,科二五项,他每一项都是零失误。他是我们班的一号学霸,是孙教练的得意门生,大家称他“大哥大”。考试,他是我们班的一号,他果然不负众望,科二满分,科三一把过,为我们班其他同学开了好头。
我们班的学员小孙老师,我印象也深。他是九零后,高中数学老师。小小年龄,却特别的成熟稳重,也许是在职场历练过,带几年高中班主任的原因吧,气场比较强,做事能力也强。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已经很成熟了。我最看重的是,他很自立,不啃老。读大学时就勤工俭学做兼职,每个暑假开办辅导班,所以才工作几年,已经自己买了房。这对于那些二三十岁,对未来没有规划,还在啃老的许多青年人来说,算是楷模。
……
遇见皆是缘。同学二十来天,我从教练和一帮大朋友、小朋友身上也学到许多东西。可以说,这二十天,是段难忘的日子。
记下这一笔,算是给自己的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