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首先是色彩。
姜文是导演中最特立独行的那一只。他的风格很独特。浓厚的民国风,戏剧化的滑稽片段,以及具有西方色彩的连缀情节。
首先表态,《邪不压正》无法超越《让子弹飞》的地位。
姜文对电影色彩的运用非常大胆,开头便是冰天雪地,但是却是夜色下的冰天雪地,没有那种雪国的纯净晶莹。取而代之的是灰暗、模糊和浑浊。
北国的风雪夜,师徒一家有说有笑。师父将女儿许配给徒弟,喜气洋洋。而后大徒弟前来“拜寿”,杀害师父一家。电影片头短短十分钟造成巨大的反差,姜文运用戏剧的冲突和强烈的反差使得情节急促,让人看得入神。
北平四合院的房顶画面差不多占据了整部电影三分之一的时间,北平灰暗的天空,灰色的砖瓦给人一种孤寂之感。
整部电影的基调都是灰暗的。电影院里你会看到在电影中出现雪后的纯白,和鲜血流出的纯红。红色和白色占据整个屏幕,格外压抑。
但是在这种压抑中观众会笑出声来,这就是姜文的独家本领。他能够在戏剧的冲突中穿插滑稽、幽默的元素。国内的导演鲜有能做到的。
这些元素存在于片段中。
姜文有他的小心思,他喜欢在电影中用对白快速地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让子弹飞》中“三巨头”会面时,姜文和周润发,姜文和葛优以及葛优和周润发两两之间的对话,看似有说有笑,实则暗藏杀机。
而这个套路也在《邪不压正》中表现出来。在蓝青峰(姜文饰)的私宅里,朱潜龙(廖凡饰)和蓝青峰的对话极具戏剧性。
“我不投靠日本人我投靠谁,蒋介石吗?”
“我能相信一个写日记的人吗?”
“一个写日记的人值得相信吗?”
“写出来的东西还能是真的吗”
“……”
一唱一和,两个人有说有笑中,蓝青峰便把让朱潜龙去杀害根本一郎的事情交代清楚。
看过姜文的电影都知道,有时貌似糊里糊涂,有时荒诞滑稽。姜文像是一个特别不正经的导演。但是他总是能让观众脸上流露笑容但是心里却格外悲哀。一边笑着一边难过,格外地讽刺。
说到讽刺,这是姜文的独家秘笈之二。《邪不压正》中,美国人拿着一纸凭证,便骑着驴在前面挡住了日本人的坦克,慢悠悠地往前赶,日本人却无可奈何只能叫骂。
除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姜文对民国女性的描述并不多。《邪不压正》中只出现了两位主要女性角色,戏份都不多。但是味道很足。
下面我们聊人物。
姜文弱化了女性的形象。
许晴饰演的唐凤仪是国外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然而回到国内却只能依附于一个北平警察局的局长朱潜龙,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靠山,所以她必须获得朱潜龙的芳心,同时她却爱上了男主李天然(彭于晏饰),这种矛盾本可以使得这个女性角色格外丰满,姜文在采访中也有提到。唐凤仪本就是一个悲剧色彩的角色。七七事变,日军进城,日本兵骑在城门口的石狮子上拍照,被跳楼的凤仪活活砸死。
作为观众,不知是应该滑稽的想笑,还是应该难过。
女主角关巧红(周韵饰)则是一个美丽的寡妇,她开了一家摄影店,等着杀死她家人的仇人前来做衣服,等到他出现她便有机会可以手刃仇人。可是她看到了那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时,竟下不去手。她痛恨自己,也正是因为这种“恨”给予了男主李天然以精神的指导,坚定他复仇的决心。
李天然的复仇就是整部电影的线索。
这种复仇是绝对的复仇,他选择“不原谅”。而“不原谅”是非常西方化的思想。虽然电影是在七七事变前后,日本人正式侵华。但是姜文刻意弱化了家国情怀,在男主的眼里,最重要的是“任务”和“复仇”。
中国式的复仇更多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亦或者是在大义面前舍弃小我,伟大的事业优先,个人的恩怨靠后。而《邪不压正》并没有面对这种抉择。
姜文甚至放弃了英雄主义,他为了革命的事业使得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送命,李天然的外国“爸爸”亨得勒阻止蓝青峰将李天然派回来送死,结果蓝青峰竟然亲手杀了亨得勒。
这个情节令人震动,他破坏了观众对蓝青峰这一形象的固有认知,他除了是男主角的上司,本应该还是他精神上的导师,蓝青峰本应该是“绝对的正面形象”。
可是姜文并没有这么做,这个形象是亦正亦邪的,邪不压正,什么是正什么是邪?
蓝青峰害死了自己的手下亨得勒,同时用李天然做诱饵让自己逃生,最后感情触发不忍心,又放走了李天然。这种矛盾的心理活动使得蓝青峰的形象愈加丰满。不过观众肯不肯买账,就是另一回事了。
当李天然叫他“爸爸”时,蓝青峰最后拒绝了。他说他救了李天然,李天然也救了他,互不相欠以后各自天涯。蓝青峰这一形象绝对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长者,他是一个很西方化的人物。
整部电影穿插着英语、日语和中文,却不显得尴尬,融合的非常好。整部电影的对白和动作戏大多带有节奏感,观影时非常痛快。
结局时李天然在墙上的名字“然”少了后面三个点,就像是“犬”跪在一个人旁边,象征朱潜龙陷害李天然杀死师傅,并且把李天然雕塑成一条狗跪在师父的塑像前。李天然用根本一郎和朱潜龙的血把名字补全,则是沉冤得雪,也为自己正名。
笼统来看姜文的电影,有小家碧玉,有江湖豪情,也有西洋风味,以小见大,《邪不压正》还是值那几十块的票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