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海镜
大家好!我是韦志中心理学网校2020级学校心理工作专修学院院长钟海镜,以下是我参加校长时时的演讲稿,我演讲的主题是《心育,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能做些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学校心育。对于老师,很多时候最担心的不是学生捣乱,而是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轻生念头或行为。
我们反复强调心理健康特别重要,但似乎总是不知道如何入手。我说的“心育,一个都不能少”,一方面是要给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培育,另外一方面就是学校的全体老师都能参与到心育中来。
面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从问题导向转向积极关注
以往都特别关注班级里面是不是有焦虑、抑郁、行为有过错的学生,报告班级心理问题学生是一种问题导向思维,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容易忽视了。
我们转向积极关注就是关注学校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积极方面。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专题活动,关注到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引用我们原来一位校长提出的育人理念“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
我之前给一个小学做过心理课堂方案策划,参考韦老师编写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到六年级,每个月每个班一次,每次40分钟,学生非常喜欢。不论你是不是上心理健康课,书里面的很多心理技术都能让你的课堂变得与众不同。
特别是学校没有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生,课前在老师带领下体验一个有趣的心理活动,会让学生在这个课程中调整心情,迅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动力场。你能抓住学生的心,学生自己跟着你的思路走,课堂投入度自然提升了。
就拿关于早恋这个话题,如果我们一直回避,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或用他们群体认为的方式去面对,这样就会存在一些风险。
而我们在寒暑假之前给学生开展心智培育项目,进行了异性交往专题活动,得到的反馈很多和我们以往认知的都不太一样,同时也发现学生认知存在一些误区。现在疫情期间给中高考学生开展心理减压就是关注和回应了他们当下的心理需求。
2、从个体咨询转向团体辅导
大家猜一下,我给多小的学生做过团体心理活动?
我之前给一家幼儿园的孩子做团体心理活动,孩子都比较喜欢画画,我就带领大家进行绘画心理体验,结合探索父母的积极品质,过程中就呈现了亲子间的关系和互动,就能有针对性反馈给老师与家长沟通。
目前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有比较多制约因素,比如心理咨询资源有限、学生问题的同质性、大多数问题需要在团体互动中改变,这就为团体心理咨询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7年春节期间,我在家听网校的学校心理辅导技术,里面有韦老师带中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课程,这对我启发很大。我们学校有一万多人,除了通识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学生还会有差别需求。
于是开学第一个星期,我就参考当时网校的心理同学会的模式在学校开展“校园心理同学会”,每一到两周就开展一次心理主题活动,如认识自我、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职业问题等主题。
3、从关注学生转向关注师生
学生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体对象,但另外一个人群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那就是教师。教师一直都是高职业倦怠的三大人群之一,另外两大人群是警察和医生。
由于我们职业特殊性,在教师角色里承担着更多的角色,这导致日常的压力较大,长期的积累就容易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而教师幸福了学生才能幸福,我们从关注学生转向关注师生,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纳入学校心理建设当中。
我们学校心理专修学院有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的专题课程,从学校层面给予教师心理支持,如教师自我心理调适技巧等。
这样我们就能立体式用关注师生的视角来整体推进学校的心育工程。
4、从被动传播转向文化建设
心育工作目前有不少这样的状况,学校应付检查、老师被动授课、学生接受无感,流于形式化的内容较多,整体的心育是一种被动式的传播。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熏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如此。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才是我们最佳的途径,校园文化是学生容易感知到的部分,让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生活化才能让学生泡在氛围当中,泡在文化当中。
今年我们专修学院将会在心理健康文化建设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帮助学校把心育的效果最大化。我们学校心理工作专修学院的目标是培养更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行家里手,帮助更多学校打造心理健康特色品牌。
2020年,我们不断升级,丰富课程产品和服务内容,不管你是教育局长、校长、德育主任、心理老师、任课老师还是想去学校开展心理服务的心理咨询师,都能让你在我们学校心理工作专修学院收获满满。
学校心育,点燃心灯,照亮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之路。一个都不能少,我们一直努力。
邀请在学校工作的老师参与进来,我们一起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