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名垂史册的名相,狄仁杰和姚崇看人的本事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他二人看中的张柬之在八十高龄入阁为相,竟然真干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大事--“神龙政变”。
在二张于拥李派斗得不亦乐乎时,张柬之站得远远的,利用他宰相的职权不显山不露水地做着一件事:掌握禁军。
张柬之策反了禁军高级领李多祚,并将自己阵营内的多名心腹安插进了禁军担任中级军官。为了稳住张昌宗与张易之兄弟,他把二张的心腹提拔为高级将领,让二人以为大权在握、稳如泰山。其实,禁军的实际指挥权,已经落入到张柬之手中。
张柬之还给自己找了几个帮手,主要有崔玄炜、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四人。张柬之与这四人,后来被统称为“五大臣”。
当然,这几人不是张柬之随便找来的。崔玄炜是太子李显属官、袁恕己是相王李旦属官,二人分别代表李显和李旦,起到居中联络的作用。敬晖、桓彦范则与张柬之同出狄仁杰门下,志同道合。
张柬之还找到了太平公主。公主自幼出入宫中,拥有大量故旧,由她出面联络宫女太监,一来传递消息,二来隔绝武曌与朝臣的联系。
不得不说,当初狄仁杰和姚崇向武曌推荐张柬之的理由是他“沉稳有谋略”,在政变这件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以及禁军,这些都不是谁都轻易搞定的人和事。而且,要组织如此众多的人,秘密准备而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人家张柬之一个八旬老翁硬是不露声色地搞定了。这份谋略和能力,真不是一般人有的。
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张柬之在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发动了政变。在他的安排下,政变兵分三路。第一路由他与敬晖、桓彦范带领禁军直扑皇宫北门――玄武门,从那里进入皇宫,斩杀二张、控制武皇。第二路由李多祚、崔玄炜等人率军去东宫迎接太子李显前往玄武门与张柬之等汇合,一同入宫。第三路由袁恕己等人会同相王李旦前往南部禁军,控制京城局势。
第三路进展最顺利,因为相王李旦负责统领南部禁军,自然令行禁止、马到成功。
事情卡在了李显那里。事到临头,性子胆小怯懦的李显怂了,拒绝在众人的拥戴下前往皇宫。有二位哥哥的先例放在那里,李显对母亲武曌是打心眼里畏惧,如今要举兵反对这位自己臣服了一辈子的主子和至亲,李显忍不住两腿打颤。
但是这个时候想下船已经晚了。将军李湛厉声大喝:各位宰相和将军,还有这些军士,舍弃了性命和全族来拥戴殿下。如今殿下想反悔,请亲自去跟他们说清楚。
听了这带着威胁的怒吼,李显明白,现在想反悔已经不可能了。如果惹怒了面前这些人,说不定顷刻间性命不保。再说,事已至此,即便就此收手,也难免会泄露消息,到头来还是一死。
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于是,第二路人马拥着太子来到了玄武门前,与早已等待在此的张柬之等人一道进入了皇宫,然后直扑武曌居住的长生宫。
正在服侍武曌的二张听到吵闹声,出来看个究竟,直接被凶神恶煞的羽林军一刀砍掉了脑袋。
此时的武曌虽然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但头脑依旧清醒,一代帝王的气度仍然不改。面对手执刀枪的士兵和一脸凶相的大臣,以及她宠爱的二张的头颅,她仍然从容地质问众人,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张柬之上前,奏到,二张谋反,臣等仓促间平息叛乱,请陛下恕罪。
武曌仍然面不改色,她锐利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停在了李显身上,冷笑到,原来是你。既然叛乱已经平息,你可以退回东宫去了。
桓彦范上前答道:高宗皇帝将皇位传给太子,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如今太子正在盛年,陛下年事已高。如今天意人心都归心李唐,皇上应当将皇位传于太子,以安天下人心。
在政治场中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武曌当然知道大势已去,再说什么已属无益了,于是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当天,二张的兄弟亲朋被全部逮捕斩首。
第二天,女皇命令由太子监国。
第三天,武曌宣布传位于太子李显。
第四天,李显登基称帝,恢复李唐天下。送武曌至上阳宫安置,并与群臣为母亲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封李旦为安国相王,封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张柬之等五大臣悉数授爵,并封为高官。
至此,属于一代女皇武曌的时代正式结束,李唐王朝重新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