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看了深圳卫视和北京卫视关于读书日的特别节目,听了一些专家、学者关于读书的演讲,感触颇多。于是,想写一些自己关于阅读的理解。
我只能写对于阅读的理解,没资格写对于读书的理解。因为我很少捧起大部头的实体书,但是我坚持阅读。我阅读的时间起点要追溯到小学一年级。那时,在爷爷奶奶家生活,家中与众不同的就是那一墙的大书架。书架里的书,书脊朝外,整整齐齐地排着。我的阅读就从读这些书脊上的书名开始。至今,仍然印在记忆中的有《毛泽东选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认字还不多的我,还喜欢把四大本、厚厚的、重重的《辞海》搬下来,漫无目的地乱翻,也算是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吧。爷爷奶奶教我读都的第一本书是《毛泽东诗集》,教我背里面的诗。虽然不懂什么叫“小小寰球”,什么叫“长征”,但是这些诗歌是那么地朗朗上口,那么地激情澎湃,让幼小的我产生了莫名的喜欢,很快地背诵了下来。这算是我的开蒙吧。冥冥中也引导着我今后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而凭借中文功底谋生。
小学低年级,学业还不太重的时候,读了很多关于机器猫的漫画书。这些漫画书,让我感受到科幻的魅力,培养了我的想象力。至今,我还非常喜欢那只聪明的机器猫,时常幻想自己能够拥有一只机器猫,带我穿越时空,让我拥有改变现实的力量。随着年级的增长,我阅读的基本上就是教科书和教辅书了。我的兴趣点也从书转到了电视。电视节目较书中的文章更直接、更鲜活。我开始更加喜欢从电视中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这种走马观花,宽度有余,深度不足,没有阅读记忆得深刻。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的兴趣点又从电视转到了手机。每天捧着手机看东看西。手机里呈现的内容,比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各种信息喷涌而出。有幸的是,工作内容也和手机新媒体有关,所以也不算不务正业。我每天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公众号,感觉这些央媒也在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也在用网言网语讲好中国新闻、中国故事。虽然看公众号只能算是碎片化阅读,但是我觉得只要坚持,必有收获。通过看公众号里的文章,我了解了国内外的大事小事,也积累了很多的写作素材。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写作水平真的是和阅读量正相关。
阅读是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体会到什么是“开卷有益”。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坚持阅读,从中逐步体会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