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木梁鱼
难得逢休息日,窗外又是阴雨缠绵,想出行又有几分不便,索性沏上一杯浓茶,翻翻手边的闲书,在这寂静无声的时光罅隙里,阅读,实在不失为一种享受。
我有一个读书角,此前在老家上高中,过去在这个城市上大学,现在在这个城市工作 ,成长的过程总是很容易丢失一些东西,但是不管走到哪里,读书这件事情一直是自己丢弃不掉的。
我的书角有很多书,过去买的和现在积累的。相比较电子阅读器,我还是更喜欢把书本捧在手里的感觉,细腻的文字散发出来的柔情仿佛一瞬间就能钻进我的心脾,连同作者感情和音容都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里。
书读的多了,渐渐会回过头去重新翻看已经读过很久的书。
阅读,在我看来是一个不断解读作者的过程,而重读,则是一个解读自我的必经之路。
这两日,我又重新翻开了很早以前看过得作者——安妮宝贝。
她的文集有一大堆,堆在我的小角落里。每一部,每一本都曾经是我爱不释手的玩伴。
网上关于安妮宝贝的文风解析、写作手法以及所蕴含的情感解读数不胜数。我不想拿别人的评价来班门弄斧,因为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风格,看书这件事情也是,虽然我们读了同一个作者的同一本书,但还是挡不住我们有不同的意见。
心由书发,再正常不过了。
而今日重读了安妮宝贝很早期的作品——《七月与安生》,不免又有些想说的话,且把他们记录下来,权当是对过去读这部小说时的纪念吧。
电影版《七月与安生》上映的时候,据说很火,大导演陈可辛执导,把小说版本的剧情转了个弯参演的两位女主角还因此片荣获了金马奖项。看电影是后来的事情了,起初读这本小说时,里面隐隐约约涵盖的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命运的注脚, 没有很轻易去读懂。
但当我看过了电影,再回过头来重读小说的时候,仿佛大脑被开化了一样,瞬间懂得了很多之前没有读懂的元素,依然是关于友情,关于爱情以及关于命运的是是非非。
很久以后,七月对家明说,她和安生之间,她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只是她心甘情愿。
这句话出现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在电影里也是被七月的扮演者马思纯采用画外音的方式解说在电影屏幕上的。
两个女孩从13岁开始相遇,偶然的机会便让两人相互牵扯和纠缠了半生。
安妮在小说里写到,“世间的很多事物,人们并无方法从它寂静的表象上猜测到暗涌,比如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或者他们的离别。”
暗涌也好,或是什么别的意象也罢,七月所理解的被选择,其实在安妮的笔下也是一种被选择。
七月被安生选择,七月和安生一同被安妮宝贝选择。
这个世界存在什么合乎情理的事情呢?
你没有家,便来我家住着。
你没有爱,我便将爱施舍与你。
可是两个性格差别巨大的人到底有没有可能真的做到分毫不差的如胶似漆呢?
答案是,没有可能。
至少在七月和安生身上后来发生的故事里,一旦纠缠到爱,一旦纠缠到离别,所以的一切都可以分崩离析。
一个男人,你要很爱很爱他,你才能忍受他。
那你能忍受他吗?
我没有爱过,对这个问题我无从回答。
然而,小说里的七月和安生又何从回答呢?
电影上映后,有很多人,骂家明这个角色,说他花心,一脚踏两船,踏的还是闺蜜船,种种谩骂赋予了这个人物。但是回头再看原著的时候,人们会很轻易地就发现,这条“黄世仁”的线索压根就不是安妮宝贝想要向读者传达的。
背叛和谎言的另一面就是承诺和永远。
七月和家明,家明和安生,纠缠在三个人之间的是爱,也不是爱。
七月的家明是保留爱情最初的美好想象,安生的家明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的模样,家明的七月是不忍心打破的美丽花瓶,家明的安生是不想放任她独自承担的保护。
来来去去,纠纠缠缠,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逃离,在摸索,在无止境的荒原上攀爬,没有人知道。
安妮宝贝知道么?
......
无人知晓。
有时候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却是幸福的。
七月试图假装过,但是她没有成功。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七月知道了家明爱安生胜过于爱她自己的呢?
是初中的时候那一次三人结伴去山上的庙里祈福吗?
是看到从安生的脖子上掉落而出的玉坠牌子吗?
是看到安生每次寄来的明信片上都写着“问候家明”吗?
也许连七月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独自忍受,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看不见,为什么要欺骗自己?
七月都甘愿被选择了,还有什么好计较。
她只是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痛恨。于是在清浅无声的岁月里,只要有家明和安生中任何一个待在她的身边,她就以为自己是幸福无比的。
想冲破牢笼的七月,终究还是缺失了一份勇气,无论对安生,对家明,还是对自己,她都太过于轻易地容忍了。
所以,尽管相互纠缠着也好过彼此分离,在家明远离七月的那些日子里,七月一直想让安生留在身边,不过也只是为了填满自己的感情窟窿,两个爱人,至少有一个在身边吧。
如此情深的纠缠,安妮宝贝却勾勒地这样轻描淡写。
大概是生活太过不易,安生到最后还是向七月做了妥协。
再一次住进七月的家,安生怀着家明的孩子,直到最后难产死在了手术台上,留下了家明的孩子。
这样的妥协,兴许是安生活着的这二十多年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了。
电影的结局和原著差别很大,为了满足市场,原著结局被改的七零八落也能理解。
不同的剧情走向,在我看来,却是传达出了同样的情感元素。最后不管是安排谁死去,活着的那个人都一样饱受着折磨。
当然幸好,留在三个人之间的还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化解所有小说矛盾最关键的神来之笔,安妮宝贝当然也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笔,把安生带走的所有的都留在了七月的生命里。
“生命变成一场背负着汹涌情欲和罪恶感的漫无尽期的放逐。”
安生对家明的情欲幻化成了七月对安生的放逐。
所以,一切,就此都作罢。
愿还有来生,可以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