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感于当前特殊的形势,我当了一回“人生导师”。在一篇小文章里我写道:“各人有各人的情况,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不可能强求一律。但大体上,以下几点基本是共识,值得每一个人记住。”
我归纳的共识包括存点钱、备点货、多读点书等八条,其中第一条是:有独立生活能力,比如洗衣做饭,这让你在独处时不至于抓瞎。假如你连烧开水也不会,活该只能喝凉水,甚至连凉水也没得喝。
这样写,是有直接的事例的。我在隔离酒店工作期间,有位年轻的隔离人员说房间里的瓶装水喝完了,渴死了,要求工作人员送水。工作人员告知房间内有烧水壶,可以自己烧水喝。而那位年轻人竟然不知道要烧的水是可以从自来水龙头里去接的。
所以,看到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很有感触。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明确了不同学段劳动课程的内容。怪不得有媒体将其简单地解读为“劳动课又回来了”。
曾经,我们对劳动课并不陌生,拔野草、扫操场、擦玻璃,都是那时劳动课的内容。农村的孩子,不仅有劳动课,要去割草、积肥、拾稻穗,农忙时节还会放农忙假,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农活,或者在家里做菜烧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只是不知何时,这些课程消失了,孩子们“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哪知稼穑之苦,劳动之美?
劳动课的回归,可以说是一次必要的纠偏,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按照规划,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由此可见,开设劳动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而非仅仅是会做饭、会洗衣。
但显然,做饭、洗衣等生活技能是最基本、最迫切需要掌握的,通过学习、实践掌握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从而感恩生活,修炼品性。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学校的教育引导固然必要,家长的支持帮助更为重要。
但在现实生活中,恰恰是家长群体成为了最大的阻力。有的家长,自身劳动观念差,生活能力弱,吃饭靠啃老,家务靠家政,要让他们来引导孩子做家务,显然是不现实的。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它的一概忽略。我的一位朋友,多年精心教育孩子,孩子是成了“学霸”,却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吃虾要靠别人帮助剥,内衣内裤也不会洗,进了大学,还需要父母去做保姆陪读。
这样的事例可能只是极端的个例,但家长父母的不支持、不给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正因此,在学校重新开设劳动课的同时,很有必要也为家长们开一堂劳动课,而且家长先行,同步参与,为学生的学习劳动奠定必要的思想和实践基础。
有时候,一件小事,影响却是深远的。但愿在若干年后,再回头审视时,劳动课的回归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