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已过,大地慢慢地升温,马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有些胆子大的人已经开始下馆子了,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乖乖地等待摘口罩的确认指令,尽管心中暗暗盘算着疫情过后下馆子吃什么。 我不确定自己打算在馆子里的第一顿吃啥,但是只要想想能吃到家里做不出来的味道就很兴奋,一时间就像相声“报菜名”描述的那样,脑子里涌现出无数美味佳肴:北京烤鸭、糟熘鱼片、龙井虾仁、九转大肠、芥末鸭掌、爆炒鳝背、水煮鱼、桥底辣蟹……, 先吃哪个菜都可以。
想着诸多菜名,不知怎么就想到了“辣子找鸡”这个词,确切地讲人家本来叫“辣子鸡”,因为有些店家吝啬,非但鸡块切得小小的,而且量也少,食客在满盘的红辣椒里挑半天才能找到,因此好事者打趣起了个“辣子找鸡”的诨名。我最喜欢老吉士酒楼的明虾辣子鸡,鸡块大大的,不费力就能找到,而且外脆里嫩又入味,再加上同样炸得香香脆脆又鲜美的明虾,算得上一顿海陆大餐了。老吉士是本帮菜馆,擅长红烧肉、蟹膏粉皮这种类型的上海菜,能够把川菜改良得如此吸引人,也是很花心思。
喜欢吃辣的人往往性情爽直,喜欢掌控,目标明确。 以前伟人曾经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打胜仗前最惦记红烧肉和辣椒,估计食物起到一定的作用。九十年代我做HR工作时,有一次给销售部门招人,销售经理对着几个候选人举棋不定,不知怎么就想出了一招,问:“你可以吃辣吗?”弄得候选人一头雾水,问得莫名其妙,回答也就含糊其辞 “可以吃一点,不能太辣”、“不怎么吃,不过可以试试”、“还行吧,不是太怕辣”、“我是出门的辣不怕,有关系吗”,嗜辣的销售经理最后挑了那个“辣不怕”,虽然无法证明吃辣和销售业绩之间的直接关系,但至少能够吃到一起去,出差加班时添一份轻松和快乐。
我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尝试吃辣,刚开始无法忍受舌尖的刺激疼痛,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这样的味蕾折磨。但是慢慢地发现,只要打破自己的设限,味觉可以得到更多的不同体验,有些味道是不尝试就无法想象的,世间能有多少美味可以错过呢?! 最近几年,由于健康方面的考虑,吃东西已经趋于清淡,可偶尔撸个串、吃个麻辣火锅,心境就会有所不同。敢于尝试不同口味的食物,尽管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能力,但至少是适应性强的一种表现;再说“能吃是福”,出去旅游时充分享受当地人的饮食文化,才不枉车船劳顿的折腾。
食物和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有关联,“辣”是比较典型的,看来疫情结束后一定先要去吃“辣子找鸡”,体会一下那种兴奋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