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想去看这本书,也没有了解过书的内容,但最终还是翻开了,而且一旦翻开,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一气看完。
在这,我想再说一下,看书不能想当然,尤其是书名,我一直在想啊,这书的内容跟书名有什么关系?这是跟作者的经历有关?还是跟查尔斯 斯特里克兰的经历有关,一个跟主人公经历有关而不侧重于体现主要内容的书名,就差点让我错过了这么一本“冰山”级别的书。
作者根据与塞尚、梵高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的高更生平事迹,虚构了一个名叫查尔斯 斯特里克兰的人物,以自己跟查尔斯的几次直接或是间接的接触为切入,描绘了查尔斯的一生。从一个证券公司的员工,到抛妻弃子的负心人,从水手到大溪地的居民,从朋友口中,从医生口中,从敌人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被正统文明世界接受的查尔斯,他抛妻弃子,他言辞苛刻,他无视别人的善意,漠视家人的痛苦,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但他抛弃的所有的一切只为追求他心中的理想。在大溪地,在这个不开化,不文明的地方,查尔斯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得到了他想要的环境和生活,并最终找到了他的归宿。
所以按欧洲文明社会的标准,查尔斯活着的时候是一个失败者,或是不折不扣的怪人,而整个欧洲社会却又在查尔斯死后高价追求他的画作。这样的文明社会是不是可笑的?这样的文明社会算不算是一出彻彻底底的悲剧。
从查尔斯个人来说,是什么触动了他,或是激活了他,从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挣脱出来,作者并没有交代。或许也无需交代,这只能是迟早的事。查尔斯半生追逐理想,哪怕重病,哪怕死亡威胁,依旧淡然处之。有人会说,查尔斯的变化如此剧烈,这合情合理吗?我想说,画画这件事一直在查尔斯心里,从来不曾离开,只是他的妻子选择性的将它忽视了。
我特意去看了下查尔斯的原型印象派绘画大师高更的作品,他的画作颜色浓烈,注重和谐,他的经典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完美的诠释了查尔斯的一生,我是谁?我在追求什么?位于大溪地的高更生活落魄,多次徘徊在自杀的边缘,这不禁让我疑惑:突破世俗的人为什么总是痛苦的?
也许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一部分价值应该来源于他悲剧的一生。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旷世巨匠只有在死后才会被世界接受。“愚蠢”的永远是大多数人。
我给《月亮与六便士》的阅读建议:
年龄:青年
次数:一次或两次
场景:短期分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