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恶补完电视剧《长歌行》,个人觉得刘秀不管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作为一国之君,都堪称是一个完美的人。作为一名吃瓜群众,难免会从各个角度,与另一个帝王刘邦私下对比,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文治武功不一定高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但他却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而刘邦与刘秀两个帝王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待功臣的态度。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在得到天下后,和他一起打仗的同僚大多被杀。而他的汉初三杰也是朝不保夕,曾有过胯下之辱的大将韩信被诬以谋反罪杀于后廷;老乡萧何为保命,往自己身上泼脏水,自污清誉;韩国公子张良为消除刘邦疑心,只能偏安一隅,退隐江湖。萧何和张良可谓用心良苦,才得以保命。英雄无语却悲凉,只剩偷生了。
虽东汉和西汉集团隔空喊话也要二百多年,但光武帝刘秀较刘邦的汉初三杰,最著名的就是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不同的是东汉开国同僚们大多善始善终,留下很多佳话。那么,如果汉初三杰,遇到光武帝刘秀结局会怎样呢?
拿萧何来说,如果萧何在汉朝玩一回穿越,从西汉往前穿越到东汉,他抛弃沛县人这个人设,作为新野人与刘秀在太学相识,然后辗转回到家乡。
汉兵起始,更始帝刘玄即位,派刘秀镇抚河北,意图谋害刘秀。而萧何在分析了天下局势后,面对天下豪杰的举荐,并没有在刘玄手下当差。而他就像当年在乱世中认定了刘邦一样,这次他在群雄逐鹿中认定了刘秀,然后驱马北渡黄河,追刘秀到邺县。然后,用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向刘秀献计献策:取悦民心,延揽英雄,建立高祖伟业。刘秀说,你怎么认为我就可以平定天呢?萧何说,现在世道混乱,人们期待明君,兴大业得天下,在于德,而不在于土地的大小。刘秀很是高兴。
在刘邦朝,萧何识韩信,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亮丽的一笔。萧何识人的本领,在刘秀朝再次得到了发挥,刘秀但凡任用将领,都会征求萧何的意见。凡萧何认可的,职位匹配度都很高,人也靠谱,德才兼备。
既便是刘秀对他如此重用和信任,但萧何的前情往事总是让他难以忘怀,挥之不去。想起楚汉战争时,萧何留守关中。刘邦一边在前线打仗,一边派人回后方慰问萧何。萧何在部下的提醒下,知道刘邦不放心自己,只得派家族亲信赶往前线,才消除刘邦疑心。再则,就是强征百姓土地,自污清誉,唯唯诺诺保命了。在刘秀朝,萧何继续取悦民心,严惩军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父老乡亲皆挤满在他的车下,感激一片。刘秀知道后,不但没有像刘邦那样怀疑他,反而非常高兴,还亲自写信表扬他。萧何终于在刘秀朝扬眉吐气,改写了结局,安享晚年,善始善终。而且,他还有个大粉丝,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的邓禹效仿了他一生。
出身贫苦的韩信先生,也随萧何来到东汉刘秀身边,在刘邦那里,他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他知道萧何迫于当时局势,才将他引到后廷,让吕雉趁机杀了他。在刘秀朝,他要做一回自己,不再经那个胯下之辱。他先效仿刘邦当了一名亭长,经乱世,又机缘巧合在刘玄朝当了个小吏。后素闻刘秀有长者之风,决心归附。这次,他向刘秀自荐,刘秀也慧眼识英雄,毫不犹豫地收了他。韩信在刘秀朝,再次亮了所有人的眼睛,战功赫赫,威名远播。但他在刘邦朝间接害死同事郦食其的事,成为他人生的污点和战场上的耻辱,一直令他抬不起头来,他知道刘邦当年杀他,除了怕他谋反外,心里一直记恨他害死了郦食其。但他在刘秀朝依然犯了大错,打仗时放纵部下,在南阳屠城,若恼邓奉,迫使邓奉叛汉。刘秀知道后,勃然大怒,严厉谴责了他和他的副将,因功大于过,刘秀再没有追究此事。
在刘秀朝,他依然没有当老板的心,只想打一辈子工。刘秀很是了解部下的心思。功成名就后,刘秀不但没有像刘邦那样又是降职又是担心韩信谋反,而是每次看到将士们一片萎靡,独韩信一人威风凛凛的自信模样,刘秀打心眼里高兴。韩信终于在刘秀朝带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安心地走到了他人生的终点。去世后,刘秀效法西汉政治家霍去病的丧礼埋藏了他,规格等级非同一般。作为一代军事家,刘秀同样改写了他的结局,风光无限。而且,他还有个大粉丝,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二的大将军吴汉同样效仿了他一生。
汉初三杰之一著名的张良,是一位胆识过人,因刺杀秦始皇而闻名于世的韩国公子,又是一位辅助刘邦夺得天下的“谋圣”。他将作为刘秀的左膀右臂再次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不谋财亦不谋权,一生淡泊名利,这一点跟刘秀很像,正所谓英雄总能惺惺相惜,他们之间再次开始了一段君臣佳话。张良在刘邦朝的志向是推翻秦朝,报覆国之仇。在刘秀朝的理想,是选一名贤君,辅佐其左右,然后自己名垂史册。他再次与萧何和韩信成为战友,合力抗敌,在刘秀领导下,君臣一片和睦,和他那轮回的前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往事历历在目,想起他与刘邦之间那一次惊险的心里杀戮,总是悲凉暗生。他依然记得刘邦曾封齐国土地给他,而齐国却是韩信的封地,张良为避免与韩信之间的战争,也为保全刘邦的面子,让刘邦以留侯职衔,允许他回到逃难时与刘邦的相识地留城,同时提醒刘邦他们曾患难与共。从此淡出政坛。
刘秀看到了张良前世那无法愈合的伤口。当河北真王刘扬,试图离间张良和刘秀的关系,说张良有谋反之心时,刘秀不但没有怀疑他,反而把刘扬一派的诬告信传给他,并在朝堂之上,给群臣上了一堂说教课,如果在河北没有张良的一碗救命豆汤和仅存的一点糊口之食,自己和众将士早就死在了风雪之中了。一场风波,在刘秀的化解下,灰飞烟灭,张良是感激涕零。刘秀就此改写了张良那一世的悲凉结局,让他无后顾之忧地实现了名垂史册的愿望。纵观,刘秀的队伍里人人都是张良的粉丝,多数人几乎和张良一样既是谋士、又是政治家,而且还是军事家。这些开国功臣也都像张良一样,非常“识大体”,留下了千古佳话。
那么,刘邦的汉初三杰如果遇到光武帝刘秀会怎样呢?这个优秀的帝王肯定会让他们善始善终啦。原因有二:
一是源于刘秀自身的优秀,他不惧怕有人超过他,但事实上也没有人能超过他,所以在刘秀眼里没有功高盖主这一说,他们既是君臣,又是知己。
二是源于臣子和刘秀修身治国的共同理想,他们不谋私,不谋财,亦不谋权。我们看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邓禹和刘秀的对白。刘秀在河北镇慰时,看到追来的邓禹说:“我有封拜官吏的特权,你远道而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愿做官。”刘秀说:“即便这样,想干什么呢?”邓禹说:“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我得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于史册哩。”刘秀大笑。此时刘秀还未称帝哦。而吴汉却是这样的:吴汉出征,妻子在家购置田业。吴汉回来后,责备妻子道:“军师在外,官吏士卒供养不足,何必多买田宅?”于是尽数分给其他人。皇后阴丽华的大哥阴识面对高官厚禄,怕引起郭家不满,一再辞让。正是这个优秀的群体,不但稳固了朝廷,而且都想办法把伤害降到最小。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大师级人物。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为“风化最美”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