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达南京的那天,南京正好下着多年来最大的一场雨夹雪。
很意外,今年看过最大的一场雪竟然不是在青海,而是在南京。
吃过午饭后,犹豫了很久是要待在酒店看电视还是出去逛逛。
最后还是撑着伞出了门,因为总觉得这场大雪肯定是这座城市在无声的欢迎我的到来。
走的时候有朋友建议我带把伞,恩,虽然我带了太阳伞,但至少还算幸运。
出去正好遇到了去中山陵的景区公交,于是没有犹豫的上了车。
两边原本光秃秃的树木枝桠落满了雪,顿时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路很滑,所以景区也没有观光车,只能一步步小心的走。
后来遇到了一对年轻的小夫妻,问我说能不能帮他们拍张照,我欣然答应。
然后开始搭伴一起走,在交流中才知道这是他们的蜜月旅行。
女孩在新疆,男孩毕业后做了援疆志愿者。
一个出版社编辑,一个记者。一路恩爱的不得了。
从新疆一路至此,南京的下一站是苏州,完了以后回家过年。
后来断断续续也聊了很多,临别时留了联系方式,他们很热情的邀请我去乌鲁木齐,我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相见,不过一定会有那么一天。
中山陵脚下,四百级台阶。
训练新兵的活动在此举行,迎着冷风,和着雨夹雪。
最快的两分三十秒一个来回。我们爬到上面时那些兵哥哥已经跑了三个来回。
山顶上站着的很多游客给他们喊加油,为他们鼓掌。
正如双眼所看到,身体能感觉到的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简单容易的。
大多数人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努力着。
后来在山脚下和那对小夫妻告别,独自走进景区的一间茶馆点了一杯喝的然后坐在靠窗的位置看雪。
雪越下越大。我很专注的看那方土地,从午后到黄昏。
坐着的时候我想了很多,想了生活,想了旅行,想了过去,也想了未来。
虽然还是有很多的不如意,但大多时候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
一直在努力向前,迎着光芒和希望。
下山的时候天色渐黑,路越发的滑,只能小心再小心。
有时候人很奇怪,总是有很多要求而且非常不满足。
可时候在寒冷和疲惫里只要用一杯热咖啡便能被治愈。
第二天一早去了总统府。
这里大抵也有很多故事吧。
我看到陈列的老照片上的大门和我走进去时的一样。
不知道现代人完善了多少,但还是能感受到那种氛围。
走过院子,穿过长廊,和着鞋子踏在木地板上发出很有节奏的“铛铛”声。
看过去的老照片,想象这里的从前。
有政治、有爱情、有光明也有黑暗。
园子里的景色倒也十分雅致。
草地上有堆起的雪人,枝头有含苞待放一丝红色的腊梅,曲折的中式风格的园林,西洋式的建筑。
期间,有人工池塘假山和小桥的那一段路我走的很慢。
因为一直在想象蒋介石和宋美龄散步的场景:
或者是在春日的晨起中,或者是在夏日的晚风里,或者是在秋日的晚霞下,或者是在冬日的午后间。
彼此搀扶着,叫着达令,说一些天气、身体状况和家长里短。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宋美龄最爱的树是法国梧桐,而为讨美人欢心,蒋介石不远万里运来树种,在整个南京种满了梧桐。于是,我所踏的那方土地,那座城市,都因为法国梧桐多了一丝浪漫。
曾经去都江堰的时候拍了夜晚南桥的景色发给朋友,我说这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像极了秦淮河。
然后又补充说虽然我没有去过秦淮河,但大抵她当时在我的想象里便是这样的。
丝竹管弦又雅致,来来往往形形色色人。
但实际上的秦淮河要比我想象中的更安静、更有江南韵味。
烟雨里的秦淮河,雾色氤氲,像极了它湿透了的心。
黑色的瓦白色的墙青色的石阶,静谧的江南水乡。
那里曾有不计其数的文人骚客写下了流传万古的诗歌,曾有多少名门望族,商贾云集、画舫凌波。
数不清的文人才子留恋其间,对酒当歌,醉在温柔乡。
“六朝莺莺金粉地,金陵皇皇帝王州。
秦淮河里胭脂凝,才子佳人话不清。”
后来去看了江南贡院,江南最大的一个科举考试的场所。
惊喜的是遇见了乌衣巷,并且背过无数遍的刘禹锡的那首诗便在此地。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这里早已被商业化,变成各式各样吸金的工具。
然而我还是来来回回走了好多遍。
那样的盛世早已不在,而过去也肯定如现在一般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后来还去了明孝陵,就是朱元璋的墓地所在。
有个历史是讲古人为了表达对朱元璋的尊敬,所以骑马到达如今叫做下马坊的地方,便会下马恭恭敬敬的走到明孝陵。
我看到了伫立百年守护古墓的神兽,我也摸了很多石像、城墙。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就是很想去触摸,中山陵的台阶、夫子庙的雕像、乌衣巷的墙壁、秦淮河的建筑。
大概是从心底里觉得肢体所感受到的会比双眼看到的真实。
实际上我所触碰过的那些城墙、建筑、石阶、雕像都没什么温度,冰凉的只想让人缩手。
但内心很饱满啊,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为这些东西而动情。
经历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经历了怎样的世事沧桑,我一想到这些就会感动的落泪,那一刻我的心里是满的,没有矫情。
因为认真地走过,因为用心的感受过。
从明孝陵出来以后我站在山上看日落,因为游客很少所以周遭没什么人。
静静的,很美。
我站的土地下有片湖,因为日落与我相隔太远所以湖面并没有波光粼粼。
但好在都是我很喜欢的样子,静谧又安详,像极了我那颗动情的心。
湖对面是坍塌了的城墙,很长一截,没有修补,但是坍塌的那一段已经被钢铁连接起来修了一段现代化的路,后来才得知那是因为二十年前南京城的大雨,矗立百年的城墙没有挨过那段淅沥沥的日子。
双手放在嘴边卷成筒状学电影里的样子大声喊说,南京,你好啊。
直到周围又宁静下来后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其实去南京的还有一个目的是去看望一对老夫妻。
相识爷爷奶奶与初二去格尔木的火车上,也算是缘分,这么些年竟也一直断断续续保持联系。
下午和爷爷奶奶一起吃了饭,晚上被邀请去他们家坐坐。
奶奶很热情,拿出了很多照片给我看,从他们年轻到古稀之年,从工作生活到旅行。
一张一张,都是故事和光阴。
最后还有幸看到了爷爷奶奶二十岁、十九岁的时候的照片,从眉眼间还能看出来过去的影子,但实际上五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小的时候写作文最喜欢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作为开头,如今我虽还不够苍老,却已然能感受到岁月的消逝和无情。
最后一天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气氛很沉重,来往的游客都很严肃。
从前在课本上写到这些历史的时候只是觉得不可思议和震惊,而在感受那些历史的时候觉得异常的悲痛。
小的时候老师们总说,红领巾是革命烈士的献血染红的,总是不以为然。
但在那个时候我真切的感受到身在这个年代的我们,光是和平,就已足够幸福了。
那些前仆后继、奋战浴血的前辈们值得被赋予最崇高的荣耀和缅怀。
看很多老照片、叙事故事、历史资料、场景再现时鼻子一直酸酸的,几近落泪。
一面为逝去的生命默哀,一面感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这是出馆是墙上的大字,简单又深刻。
最后很荣幸的赶在南京长江大桥全部封闭之前去看了一眼。
小学课本上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形象一直印在脑海。
而大桥下的长江沉稳、庄重。
而我很幸运,在它即将全线封闭维修之前去遇见它的雄伟,触摸它的岁月,感受它的历史。
下午和爷爷奶奶告别以后,在茶馆坐着喝茶聊天晒太阳发呆。
在南京暮色将至的时候离开,火车站对面就是美丽的玄武湖,华灯初上,我站在湖边,晚风吹乱了我的头发,我带着思念和感激眺望这座城市,默默的在心里说了很多声谢谢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