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鉴赏:本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叙述了词人在路上遭遇一场阵雨的经历,字里行间显现出词人宠辱不惊的生活态度,蕴涵着深邃的哲理。
上片写词人路上遇雨。前两句写风雨“穿林打叶”,迅疾而来,既突出了风雨的狂暴,又反衬起首的“莫听”,突出词人对风雨的不以为然。“莫听”、“何妨”、“且”,以散文的句式入词,层层深入,揭示词人宠辱不惊、悠然自得的心态。“竹杖”句以俗语入词,把词人当时的悠然、坦然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轻胜马”满怀戏谑。“谁怕”两句拓展时空,更显词人面对无端风雨仍能泰然不惊的旷达胸怀。
下片写风雨过后词人所感。“料峭”三句,写风雨已去,天已放晴。“迎”字赋斜阳以情感,有这样的客人在山头迎接自己,料想谁都会心胸豁然。最后几句是词人在经历了这场大自然洗礼之后的所得:在大自然中有风风雨雨无端来去,人生亦是如此,只要我们能调整好心态,从容面对,那么什么风雨都不能奈何我们了!这样的感悟,与其说是词人在林中遇雨之所得,不如说是词人在经历人生风雨沉浮之后的洞彻。
这首词内容丰富,蓄意深沉,能激发许多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