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看戏01:体验京剧脸谱戏剧
周日,带她去看了一场京剧脸谱戏。这场剧是她选的。在地铁里,她问:“是电影吗?”她害怕看电影。
我说:“是你喜欢的儿童剧。”
她放下心来:哦。
倒了一趟地铁,剧场就在地铁边上。非常方便。
进剧院,是一个有些古典装饰的院子。院子里有一些铁艺的人物雕像。墙上的画框里挂着京剧表演者。门卫很亲和,指点我们去领票,告诉我们进剧场的路。
庭外有院,院里有庭。有很多小剧场。我们很快找到伍剧场。有一个放映设备在角落里展示。再往里走,有些大人和小孩,小孩在画脸谱。我问:“你要不要去画。”她摇头,这在我意料之中。我总是希望调动她的参与度,但她似乎对自己想要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很有主见。
她站在那里,看色彩、画笔在小孩的脸上有魔力的飞舞,画技师更像一个魔法师。很快,一张好看的京剧扮相出现在孩子的脸上。
另一旁,有京剧的表演服饰。我又问她:想试试吗?她仍旧摇头。
剧场门口开始验票。
我说:我们进去吧。
离开场还有20分钟,我们选了中间的第三排位子。她靠近走廊坐着。
陆续有很多人走进来,有些小孩穿着京剧表演服,脸上画着可爱的脸谱,在舞台上随着音乐拂袖转圈;有的小孩穿着孙悟空的衣服,小小的手抱着金箍棒,有模有样的耍弄着棍棒。她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我无法猜测她内心的戏。是否也想像这些孩子一样,把好奇穿在身上,在舞池里自由放肆的舞动?
我想,她有她自己满足好奇的方式。
就这样,我们坐在位子上,观察着进场的大人小孩。我试图给她讲我们今天要看的是什么。但她的眼睛注视着舞台上嬉戏的孩子。
舞台后面有一大块幕布,幕布上挂着生旦净丑四行的脸谱照。
她问:“怎么还没开始?”
我说:还有几分钟。
仍然陆续有人群进场。喧闹,糟杂,夹杂着儿童歌曲。
戏剧准点开始。主持人报幕,介绍了生旦净丑四行的小知识。
随后,便是第一场戏《土地爷捉妖》开演。
因为是儿童剧,算是一种简单的京剧戏的普及,互动性很强。现场的孩子们也很high。我想,对于主办方来说,这便是成功了。
三场小戏分别是《土地爷捉妖》《姐妹花》《大闹龙宫》。唯一有唱腔的是《姐妹花》,让孩子领略了一番京剧唱法的韵味。《大闹龙宫》的孙悟空最是吸引孩子们。翻跟斗轻盈如飞燕般。表演者的功底非常了得,像是一场杂技表演,小孩们看得呆了,也无比入戏。
在戏中,设计了几个与现场孩子互动的环节。每一次,几乎全场的小孩都跃跃欲试要奔向舞台。也只有她,毫不动摇。
我说:“去玩玩吧。”
她说:“不去,我不感兴趣。”
我从不勉强她。因为这是她看戏的方式。并不想跑到前台亲近演员,只想专注的、投入的坐在位子上,注视着舞台的一举一动。
偶尔,我会去试探性的问她:是不好意思吗?
因为我也经常会有这样的“害羞”,不喜欢把自己曝光在聚光灯下。
她淡淡的说:“不是,就是不想去。”
我恍然回过神来。在第一场戏的观看中,演员与孩子进行互动时,突然跑到她面前来,她没有被吓倒。只是有一点点惊奇。
过了一会儿,她提出跟我换座位。我猜是这件事的缘故。
我没有当即问她原因。跟她换了座位。
演到第三场戏时,我说,你还是坐走廊这边的,看得更清楚。她犹豫了一下,我说:“演员不会再来观众席。”
她释然,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结尾的时候,所有演员一一谢幕,主持人说现场小朋友都可以上台来和演员合影。只见刹那间跑步声,叫喊声,小孩子的兴奋声,小小的剧场仿佛要被这声音撑爆了。(其实,整个看戏途中,也总有小孩随着台上剧情的变化,大声喊着这喊着那。)
爸爸妈妈们则充当了摄影师。
我又问她:去吗?妈妈给你拍照。
她仍旧摇头。只是对我说:“结束了吗?这么快就结束了?”
她意犹未尽。
出去的时候,她对我说:“妈妈,我还想再看一遍,一模一样的。”这句话,我听过太多次。无论看什么样的儿童剧、芭蕾舞剧,演出结束后她总会说:怎么就结束了,我还想看一模一样的。
她是如此的爱看戏,也是如此安静的看戏。她的安静,让我无法与这个年龄的孩子联系到一起。她更像是一个沉稳的大人,也会跟着鼓掌,不是热烈的,而是轻柔的,双手轻轻拍着,让你似乎感觉不到她的悲喜,因剧情而发出的或激动或感伤的情感表达。任凭周遭喧闹,她只顾独自沉浸在舞台上的戏剧世界中,我想,她是享受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尊重这份独特,才是爱她的最好的方式。
看完戏回家,我们又去了公园的路上。
我们聊起关于戏剧的话题。
我说:“演戏是多么有趣啊。你那么爱看戏,长大了也去演戏吧?”
没想到,她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我的声音不好听,报幕肯定不行。”
第一次, 她如此评价自己的声音。随即又继续说道:“我还是跳舞吧,因为跳舞不用说话。”
为什么会感知到自己的声音做不了报幕?我想,可能是生活中大人不经意间说的一些话,进入了她的思想世界,于是她便开始对自己某些方面产生了一些看法。
我说:跳舞、钢琴,都是可以表达语言、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你想,去做,都会有可能发生。
我们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但我会找更多的机会,带她去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