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渐旺后,我慢慢恢复了中断多时的晨练。先是慢走,再是快走,现在居然可以跑起来了。
从小区门口到新桥桥头是五分钟,从桥头到红亭驿是五分钟,回来也一样。红亭驿有个大水池,绕着跑一圈基本是二百步,需用一分多钟,我每天跑五六圈。这样,一个来回,就是半个小时左右。
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喝水、擦抹桌椅、搭锅,基本上就六点半了。出门,苹果知道我是跑步,已经好久不跟我了。回来,就是七点不到十分。吃饭,然后上学。
有一天,起床晚了些,一睁眼已经六点二十了。赶紧赶慢,六点四十。去跑步吧?时间明显跟不上了;不跑吧?好像还有点空余。思来想去,不甘心中断——锻炼,如果持续,就容易坚持;如果有了空缺,下次再恢复,就有点困难了。每天每天坚持锻炼,也是给自己的一种激励呀。
我出了门,向小区前面的空地去。我们小区的开发老板,自己在南边临铁道的地方圈了好大一块儿地方,自己建了个“刘家大院”。平日里,大门锁着。但是,有一部分人住在朝南的车库,他也不能断了人家的走道呀。所以有一个小门道是敞开的。
我跑过去,能跑步的院子,也就五十步一圈。五十步,换算一下,就是这里跑四算才能抵得上红亭驿的一圈水池沿岸。那么,我跑二十圈,总可以够数吧?好,一圈一圈记着,二十圈,身上也微微汗出。回到家,时间刚刚好。
真是“独辟蹊径”。从那天之后,我就每天在小区里跑,时间可长可短,伸缩自如。而且,免去了小区门口到新桥那段公路上的嘈杂和尘土。这里的空气,和红亭驿是一样样的好,因为,我们和大片的田野,只隔了一条沟里的火车道。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真的要锻炼,怎么都可以出汗的。我们体育老师说,原地还能踏步呢!
少林武僧在式微时期,为了练拳,每天每晚在一间房子里用功。几年下来,脚下踏出了深深的坑。这叫“拳打卧牛之地”——就是只用一头牛卧着的那么片儿大的地方,也能练出少林拳脚。
《聊斋志异》上叙写过一个故事:有个贫家女,父亲病重,听人说如果去南海求观音大士就可以解危除困。她是个孝女,自然愿意为了父亲前去拜佛,但是,去南海,谈何容易!家贫,没有路资!她就打听,去南海需要多少里,她把里数换算成自己的步数。每天二更天,她就起床,在自家堂屋里计步徐行,直走够步数,她上一柱香。每天如此。
在南海,观音庙里。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同时发生:此间有一位财主,总是上每天的第一柱香。可是,他发现无论他去的多早,香炉里总有一炷香正在燃着。问庙祝,说并没有人在财主之前进去过呀?
这是怎么一回事?奇了怪了!
后来多放打听,求神问卦,才知道南海观音庙里的第一柱香,是那个孝女在千里之外点燃的。财主得知,大吃一惊。他聘了那位贫家孝女,也帮她医治好了父亲的病。——这也算“孝感天地”吧?
这,只是“志异”的“聊斋”而已。但是,它也说明也人的心念的感通作用。姑且信之吧。
《西游记》中,孙悟空拜师学艺,去的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灵台方寸”就是心,“斜月三星”就是“心”字。其实,没有什么“菩提祖师”的,孙悟空去的是自己的心田,他是自悟成佛的。孙悟空一直被称为“心猿”就是因此而来。他的大闹天宫的本事,难道是别人教得来的吗?“控心猿,栓意马”,我们的心,就像猴子,每天跳蹦个不歇;我们的思绪,就像白龙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
都说唐僧懦弱无能,但是,如果没有唐僧的坚定信念,哪里会取得真经!师父是取经队伍的灵魂所在。孙悟空虽然可以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但是,要取经,还是需一步一步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到。所谓“理可顿悟,行需渐修”是也。
人生的修行不也是如此吗?虽然我们的理想可以在云里,但是,我们还是得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实践。世上哪里有一蹴而就的事?
“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是因为你只看到了花开,没有看见育苗、浇水、施肥、打杈、除虫害……
修行,不为别人看,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