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沉香红
一早,我还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做饭。
北大出版社的编辑杨老师发来一条微信链接,我看到手机提醒,迅速回复了一句:在做饭。之后接着忙碌。
等我吃完饭,忽然想起了杨老师要让我看的一条:一位北大才女的“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视频,五分钟后我近乎泪流满面。
旁边两岁大的儿子过来给我擦泪,一边擦一边说:妈妈不哭,妈妈不哭。席间还把短小的“莲藕”胳膊伸过来搂住我的脖子。
我擦了擦泪水,对孩子说:宝宝,妈妈没哭,妈妈只是感动。
孩子还不太懂我的话,一会就去旁边玩了。我坐下来思考这位北大才女对所有人的“爱的忠告”:赚钱养父母,不如赚钱陪父母。
其实有良知的人一生可能都在努力赡养父母。我就像视频里的女孩说的一样,每天陪着父母,可我的陪伴,仅仅只是陪伴。我的陪伴让他们感受到的是拖累。
舞台与生活有时相差了三厘米的真相。我们可以振振有词地用5分钟来表达我们满腹爱的能量,可是我们却无法用言语表达阻挡在爱面前的经济状况。
小时候,我以留守儿童的姿态被父母搁置家里,常年由奶奶照顾。高中那年,我叛逆地伸手向父母要呵护,要疼爱,要关注。母亲满脸愤怒地对我说:我每天忙着给你赚钱,哪里有时间?我给你买吃的、买喝的、买穿的,让你比身边的孩子都看着幸福。
那时我就狠狠地发誓:等有一天我赚了钱,我就给他们很多很多的钱,之后从他们眼里消失。我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没有亲人参与的生活,是怎样的“幸福”。
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我依旧没有实现我的心愿。我混迹在月薪2000元的水平线,不及父亲十分之一。而我的孩子却也在时光的推移中悄悄地降临。此刻我扮演着照顾孩子的角色,几乎全部的精力都给了他。
前段时间,父亲病了,小感冒却引发大病情。我左手抱着孩子,右手为父亲提着生活用品走进了医院病房。到了医院,我想让孩子安静一会,自己好为父亲擦洗出汗的脸颊。可幼小的孩子,根本不听劝告。
接着,护士过来拿着住院缴费单,她一看我是女儿,顺手便递到了我面前。那一瞬间我的脸灼热到疼。3000元的费用,那一瞬间我是拿不出来的。我站在父亲的面前,一脸的尴尬。
父亲见状,迅速拿出了自己的银行卡让我去缴费。就这样,我拿父亲的钱,为父亲办了住院手续。
再把镜头切入到另一个状态:我是一个因为去过非洲,而被众多人羡慕、喜欢、崇拜的流浪女作家。可我真的有那么伟岸吗?
我因为要带孩子,没有固定收入。有时候,我觉得自己非常地失败,失败得不敢落入笔下。
想到我曾经许下的心愿:赚很多钱,之后让你们去花。可如今,我赚到钱了吗?我连自己生存都非常困难。
我一边带着孩子,一边麻木着自己的经济状态,不管不顾地坚持一条只有自己能看到前途的写作路。
我也想陪着父母变老,即便我的童年他们都没有参与。可因为他们的离开,让我倍感亲情的重要。所以我花很多的时间陪伴他们。
我看着他们起早贪黑的奔波,看着他们风吹日晒的辛苦,而我却在赡养他们的路上,走得异常艰辛。
我真的很懒惰吗?我真的没有出息吗?我真的很失败吗?可为什么我没有能力陪着他们变老?